公交车名字的由来,公交车都是怎么命名的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4-03-24 13:40:56

2018-11-04 10:40 | 都市快报

公交车名字的由来,公交车都是怎么命名的(1)

2012年5月,杭州有个公交站改了名字。从此,这个公交站“人设”彻底改变,成为很多人不远千里来“打卡”的“网红”。

这个公交车站叫“立马回头”(途经公交线路:121路、121B路、180路、324路),位于如今北接灵隐路的那一段梅灵北路中间,连接市区至灵隐、天竺一带,往来这个站点的,经常有外地游客,也有本地上香的市民。

刚开始,这个奇葩站名让很多人不解,坐到这一站,听到或者看到“立马回头”四个字,第一反应都是一番灵魂的拷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不要回头?

最初在网上热传时,不少人怀疑图片是PS的,还有网友猜测:杭州公交公司负责取站名的一定是个文艺青年,站名专为上车就瞌睡者定制,提醒对方“错过站了,立马回头”。

一炮而红的“立马回头”究竟有何来头?

公交车名字的由来,公交车都是怎么命名的(2)

乾隆南巡杭州,在此立马驻足

立马回头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一个站名,之前这一站叫“石莲亭”(现在保留的“石莲亭”站,位于灵隐路上,游2线、7路、807路都经过这里,前一站是九里松,后一站是灵隐)。

改名时,杭州公交公司曾给出过官方解释:“立马回头位于茅家埠村西北面普福岭山路上。据说乾隆当年驾幸杭州,第一次路过这里时,对道路状况相当不满。

本地官员赶紧为皇上修了一条新路。当乾隆再次经过普福岭时,路况已大为改观,龙颜大悦,立马驻足,这才有了‘立马回头’的说法。”

如今,这种说法也被做成标识牌,立在“立马回头”公交站牌旁边充当解说,这大概是杭州少见的自带“百度百科”的公交站。

讲历史,改名前的“石莲亭”也有典故。杭州人钟毓龙,清光绪癸卯举人,写过一本《说杭州》,书中将“石莲亭”归为“唐以前之古迹”:“在灵隐白乐桥北。

白居易守杭时,曾于此亭载妓看山,故桥亦名白乐。今犹有石莲亭之地名。”

如今,在灵隐路和梅灵北路口附近,还能看到一座六角水泥亭,掩映在苍苍大树之下。亭子对面,一幢建于民国时期的西式楼房,是现为浙江省文史馆的怀庐。

石莲亭附近,还曾有一片基督教公墓,埋葬着司徒雷登父母等数十位传教士。1946年,司徒雷登还曾回这里扫墓。

虽然遍地都是故事,可惜都差一个“网红”气质的名字。

公交车名字的由来,公交车都是怎么命名的(3)

普福岭和消失的普福寺

按照上面的说法,“立马回头”和乾隆南巡杭州是分不开的。当年的山路这么不好走,乾隆皇帝为什么偏偏还要取道这里呢?

因为“立马回头”所处的山路,西抵灵隐、天竺,东经茅家埠,接大麦岭,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北山进香的交通要道。

清中叶以前,茅家埠一带仍有大量西湖水面,那时候的香客常从钱塘门外乘船,途经如今杨公堤上的卧龙桥,再经过一座通利桥,至茅家埠头登岸,再沿着上香古道一路步行进香。

而上香古道的尽头,就与如今的立马回头站所在的梅灵北路(原普福岭路)相连,香客们在普福岭这个地方继续去灵隐,天竺诸寺。

普福岭,因岭东南曾有普福寺而名,又名胭脂岭。南宋《淳佑临安志》称:普福岭“土色独红,因以名之,路不险峻。过岭则通大、小麦岭”。

如今普福寺已经不复存,不过我们从杭州古地图、书籍和茅家埠村民的记忆中,还能打捞到这座寺庙昔日的影子。

宋咸淳年间,天台僧眀砺法师,向贵戚鲍氏募化修建,历八年建成普福寺。寺院庄严宏丽,常建坛讲天台教义,听讲的僧众多时能达3000人。元赵孟頫重书寺额,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中写到“普福讲寺”:“国初犹盛,今寥落将灭矣。”

茅家埠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原来梅灵北路上有个普福庙,位于去灵隐寺的必经之路上,后不幸被日本军队放火烧成了平地,后来变成了普福茶亭,免费为来往行人提供茶水的歇脚处,现在也没有了。

公交车名字的由来,公交车都是怎么命名的(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