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前夕,北京公交系统仅有公共汽车61辆,运营线路4条。
但因为战乱等原因,北京的公交系统尚不成体系,仅有的公交车也是破败不堪,根本无法满足全城百姓的交通需求。
第一阶段:艰苦创业,自主研发
经研究,当局开启了“修复百辆车运动”,在短时间内勉强支撑了城市公交体系。
但建国初期,燃油紧缺,所以北京公交公司研制了“以煤代燃”,公交烧的是煤气。不过当年没有气体压缩技术,就将常压下煤气储于车顶上的大气袋中,老百姓称为“大气包”。
北京公交的技术也突飞猛进,逐步实现了国产化,从仿制法国100型四轮有轨电车机车和200型拖车,也演变成为自制“57型”国产公共汽车。
经过六七年发展,到1956年底,公交车线路达到27条,比1949年增长5.8倍;运营线路总长为357公里,比1949年增长近10倍;
第二阶段:综合发展,日夜衔接
但此时的公交车,还是远不能满足市民日常交通需求,于是在1956年时,第一辆无轨电车试制成功。随后有轨电车也加入公交体系。开启了北京公交的综合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