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济南市在北大山立起了一块“徐志摩纪念公园”标志性碑石,以便人们凭吊和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也许,在“白马传说”与“白马王子”徐志摩的名字攀亲结缘的那段时间里,人们都想借此让“白马腾飞”。无奈,夹在数条铁路线之间的一座小山,出行迂回曲折,无力四蹄腾空,只能静静地等待以后的发展时机。
三、“白马山站”的建立,第一次改变了周边村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
济南解放后,白马山火车站的建立,为白马山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1904年,老济南“自开商埠”,随着津浦铁路的迅猛发展,7年后,白马山站始建,于是南来北往的货物就在白马山车站装卸搬运,周转全国。后来,增加了客运站,山里人在这里乘坐绿皮火车走出山凹,即可以去济南逛新城,也可以“狂吃狂吃”地一路向南,去泰安、上海······。我记得小时候坐绿皮火车从济南站去泰安姥姥家,第二站就是“白马山站”。
有了火车站的停靠和周转,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就纷纷走出山窝,打零工、卖山货、跑运输、做生意。同时铁路部门在这里建起了成排连片的铁路职工公寓和宿舍,让这片山区逐渐有了人气和经商气氛。
(“济南南”当年就是“白马山车站”)
1992年,“白马山站”改为“济南南站”,进一步为枢通祖国各地和济南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四、井家沟大集的常年不衰,让白马山周边烟火气持续升温
井家沟大集开始的雏形,就聚散在井家沟村及村边,交易的也大都是本地农民自种自销的山货、家禽和农副产品。据说井家沟大集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后来随着济南白马山火车站客运人流和铁路职工宿舍的增加,当地农民的居住状况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井家沟葡萄”也远近有名,本村很多葡萄种植专业户,为了多卖钱,蹬着三轮车把刚刚摘下来的葡萄拉出山窝,送到济南市区。
经过几十年的延续和发展,井家沟的集市贸易品种逐渐增加,慕名赶集的人越来越多,集市地盘的范围也迅速扩大。
特别是近十几年间,随着二环西路、刘长山路的建成开通和白马山四周多个住宅小区的矗立,“白马山大集”已经代替了“井家沟大集”的名称。
每逢农历的四、九,就是白马山大集的日子,四面八方来赶集的人们,除了乘坐二环西路的公交车可以到达白马山大集的西口,还有三路公交车(k125路、k13路、533路)可以到达白马山大集的东段,另外还有k124路公交车的始发车停靠集市的北端。因此,由白马山大集催生的商业网点和流动的人气,已经把“白马山贫穷、落后、交通不便”的印象一扫而光。
五、白马山啤酒厂,让白马山红极一时的景象超过了20年
1954年,济南白马山下始建了一个石料厂,每天开山、放炮、采石、运输的景象,终于让寂静已久的白马山山凹里有了采石工人的动静。
1981年,石料厂转产变成了白马山啤酒厂,当年10月7日就产出了啤酒,先后打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白雪啤酒、一帆风顺啤酒和北冰洋啤酒。
尤其是北冰洋啤酒,它使用的原料以浙江优良大米、新疆酒花、济南北园大米及闻名中外的趵突泉水为主要原料。经先进的露天罐发酵新技术酿制而成。酿制的北冰洋啤酒,酒色浅黄带绿,清亮透明有光泽,泡沫细腻持久,有明显的酒花香气。
1982年6月,当时的国家轻工部曾在白马山啤酒厂召开全国啤酒“露天发酵新工艺现场会”。在啤酒评比中,白马山的啤酒名列第一名。就在北冰洋啤酒最畅销的那段时间里,济南大街小巷的烧烤摊上,“撸串”前的仪式,就是花生、毛豆加扎啤,如果想在小方桌和马扎子上上档次,就喝黑趵和北冰洋瓶啤,还必须是冰镇的。
在以后的啤酒促销商业大战中,白马山生产的系列啤酒多次拿过部级和省市颁发的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