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以"西湖"命名的风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位于扬州西北郊的"瘦西湖″是众多西湖中颇为知名的一个。瘦西湖在清朝晚期以前叫做保障河,如王士禛在《红桥游记》里所说"出镇淮门(即扬州城的北门也就现在的冶春附近)循小秦淮(从北门至红桥一带)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主要还是以自然景物占胜。从曹寅的"陂塘落日张云锦,剩兴来游丈沟″和袁枚的"河如长绳,阔不过二丈许”的记载来看,那时的河道比较窄。瘦西湖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是始于乾隆的几次南巡。
是什么时候保障河改称瘦西湖的呢?在地方志乘史没有明文,这三个字最早见于乾隆年间诗人汪沆的笔下,他有咏扬州保障河的诗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汪沆是今杭州人,他把眼前的保障河比作了他所熟知的杭州西湖,杭州西湖在古代有"销金锅儿"之称。当时的扬州保障河情况何尝不如此,有郑板桥的"日日春风斗酒卮,家家桃李斗芳姿"的诗句为证。尽管两处的景色不同一是汪洋明快,一是曲折深幽,但都是纸醉金迷的销金锅儿。"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当时是诗人的一时感叹,并没有给保障河改名字。在乾、嘉以来的《扬州画舫录》各书里没有采纳这名称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到了晚清"瘦西湖"的称呼才作为一个正式命名著录于一些著作中。瘦西湖的瘦字本意是把一个消费场所"雅"化了,朱自清先生曾对此不满,"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然而后来瘦西湖的原始涵意已无人知晓了,把"瘦″字当"秀"字来理解欣赏它道出了惹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