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过二、三号舟的缆绳把三个橡皮舟并排捆成一体,结果舟的转动缓慢了。丁科长手持撑杆,这捅一下那捅一下,又举起撑杆向河底探去,三米长的撑杆全没进水里仍探不到河底。
丁科长判断说:这是个水源地,水是从不同方向的地下反上来的,形成了旋涡,绝不是什么角龙翻浪。从水的旋转力来看,是雨季水多造成的,如过了雨季这里不会有旋涡,其水源不是地下水,很有可能是这座山的南端有一条香磨河漏进来的水,所以只要河水不干,洞内就必然长流水。当然我们下一步还要进行水文勘察。
我们前后用四个桨划舟前进,我们举起照明灯又向前方驶出不到三十米,水路中断了,于是抛了锚登上了陆地。
经观察,原来洞子到头了。
我们分别四处察视,发现有各种不同形状的小溶洞或裂口,有的地方还哗哗地流着水。
丁科长把大家召集起来说:我们已走到头了,对那些小的溶洞不要硬往里钻了,这里的石质变化比较大,很容易塌方。我们进洞侦察的任务可以说已经完成,现在上船迅速撤出。
经过实地侦察,索取了大量资料,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组进行科学勘察,遭遇险情部队首长和沈阳军区司令部、后勤部首长对这座洞穴很感兴趣,并对勘查工作也十分重视,指令组织了二十人的勘查队,于八月八日开赴到本溪县商业学校扎营,按计划开始了勘查工作。
我们的勘查工作分成地形、地质和水文等三个勘查小组,从洞外向洞内逐段进行全面勘查。
当时,我负责地形勘查,我们这个组任务很重,开始运用水平仪测量,尽管采取了许多办法,橡皮舟还是固定不住,无法实施水平仪测量。
经研究又采取了用平板仪等简便器材,运用交汇法、丈量法等手段,测出水洞的走向、高度、长度等各项数据,地质组采集布局石样进行化验分析,得出各项目的结论;水文组测出水量、流速、深度等资料。
勘查工作开始是很顺利的,当进行到第五天的时候,曾发生一次险情。
当时我们正在紧张的作业中,只听到前方发出“咕咚”、“哗啦”两声巨响和和求救的呼喊声。
我们组的同志立即划船冲了过去,只见地质组的橡皮舟破漏了,勘查人员全部落水。
我们把落水的三名同志救上了船。
原来,他们划舟前进时遇到一个大钟乳石自上垂下,把舟停在钟乳石下面,有个队员站在舟上搂抱着它,一个同志好奇地用锤子敲打着说:“这玩艺不是一个大冰溜子吗!”
正在敲着,钟乳石突然断了半截,尖尖的钟乳石垂落下来击穿了橡皮舟,人也随着落了水。
地质组还介绍了他们发现多处险情,有些钟乳石有裂痕,有的洞顶、洞壁存有易落石。
水文组的同志们也发现有多处礁石距水面仅有三四十公分,容易划破橡皮船。
这些不安全因素对我们的勘查作业带来很大的威胁,必须采取措施,清除险障。
第二天,丁科长率领我们五人清障组进洞视察险情、并逐次标划出险区、险段和标号,还逐项研究了清除方法。第三天,我们带上爆破器材进洞,逐处实行爆破,全面清除险石。完成清障后又开始了勘测工作,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工作,取得了大量资料。
我们地形组绘制了水洞的地形图、平面图、断面图;地质、水文组也搞了一堆图表和文字资料等。
这次勘查工作尽管因军事需要而严格保守秘密。但是,新闻工作者还是搞到了情报,并在《内部参考》上刊登了“本溪驻军某部,发现并勘查了一座巨型自然洞穴”的消息,把这个水洞说得神乎其神。
这次锄查士作也为后来的人们研究大自然,探索地质变迁打开了大门。
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放弃了军事应用意图,经过国家开发建设,水洞成了今天这样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作者:吴云鹏,首钢吉林柴油机厂教育处干部。
关注家乡历史,传递家乡典故!欢迎朋友们转发分享,关注支持。投稿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