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处,有一座寺院。它北依邙山,南望洛河,绿树红墙,梵殿宝塔,庄严肃穆。寺外伫立着两匹白马雕像,刻工粗放,姿态雄伟。
走进山门,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两僧的墓,还有众多佛像和罗汉像,皆栩栩如生,极富艺术价值。这就是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的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它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重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要带您走进的是中华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佛寺
在很久很久以前(1900多年前),有个皇帝夜里做梦,梦到了高大、金色的神仙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帝梦金神,丈大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
这位梦到佛的皇帝就是东汉明帝刘庄。佛缘深厚的汉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境内安定,出现了繁荣的太平盛世。
话说汉明帝夜梦金佛后,感觉兹事体大,遂派使者羽林郎中蔡愔、秦景等十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东汉使者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
越过旷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八百里流沙,攀上寒风驱雁、飞雪千里的茫茫葱岭,来到大月氏国,刚好遇到正在当地游化宣教的印度高僧、佛学大师摄摩腾、竺法兰,得见佛经和释迦牟尼白氎佛像,恳请腾、兰二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宣教。
摄摩腾尊者和竺法兰尊者
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印度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物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这就在东土大地,周、孔、老、庄之邦,洛河之滨,天子脚下,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