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新罗联军先后攻灭百济和高句丽,新罗成为了朝鲜半岛的霸主,耽罗与新罗建立了稳固的朝贡关系,新罗封耽罗的国王为星主(中国称“皇帝”、日本称“天皇”、突厥称“可汗”、阿拉伯称“苏丹”,耽罗人认为国主就是星宿下凡,故称其为“星主”)。
918年,王氏高丽剪灭群雄,在基本统一朝鲜半岛之后,将目光投向了孤悬海外的耽罗”。高丽太祖王建遣使耽罗,意图说服对方归降,结果换来耽罗引兵抵抗。
王建挥师入海,耽罗国的武装力量实在难以同高丽一争高低,后者很快投降,耽罗沦为高丽属国。
不过高丽与耽罗仅仅是确立了宗藩关系,并没有并入高丽版图。然而介于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的缓冲位置,决定了耽罗对于高丽的国防意义,这种脆弱的宗藩关系不可能长久维持。公元1105年(高丽肃宗十年),北宋徽宗崇宁四年,高丽废耽罗国号,改设“耽罗郡”,从此济州岛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不复存在。耽罗开始称为济州,这为韩国占据济州岛提供了历史渊源和根据。
【蒙古时期】
蒙古崛起后,以犁庭扫穴之势席卷欧亚大陆,朝鲜半岛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操作,高丽国王成为元朝皇帝的女婿,并因此得以保留国号,但内外大权均要受制于元朝。一部分不愿意屈从于蒙古人的高丽人,流窜至济州岛。高丽国王在元朝的压力下,出兵讨伐。在元军与高丽的联合进攻下,济州岛很快陷落,但蒙古人却并没有打算将该岛还给高丽,而是自己据为己有,设置耽罗军民总管府,高丽称这里的蒙古人为牧胡。
元朝深知济州岛战略意义,尽管高丽王多次上书讨要,但元朝皇帝就是拖着不给。作为攻击日本的跳板,没有哪一处岛屿比济州岛更适合中转停靠,元朝自始至终对济州的经营都是着眼于军事。渡海远征需要建造大量的船只,而树木茂盛的济州刚好可以满足造船需求,蒙古人在这里开设了众多船厂。济州岛四季如春,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该岛极其适合养马,元朝两次征日战争的马匹,很大一部分出自济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