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脊梯田景区 本报记者 陈晨 摄
李志雄 邝伟楠
前不久,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梳秧节”。夜幕降临,景区内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星星点点的火把渐渐亮起,绚丽烟花在空中绽放,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位于龙脊梯田景区核心区的大寨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梯田被森林环抱,溪水在村间流淌,生机盎然。
资源可续
龙脊梯田进入全面插秧季节后,梯田水满,当地农民在田间梳秧、插田,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梯田景观美轮美奂,其生态系统却十分脆弱。此前,因当地开山采矿和过度砍伐,梯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如何让龙脊梯田重新焕发生机?
“有水才有田,有林才有水。保护梯田景观需要涵养水源,涵养水源需要恢复植被。”龙脊镇大寨村党支部原*潘保玉说。为此,大寨村专门成立了梯田维护管理小组,围绕梯田种植了2000多亩水源林。经过努力,大寨村的森林覆盖率增长至82%,一个山清水秀的龙脊又回来了。
旅游开发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个新问题——生活用水加剧,污水数量陡增。如何确保景区绿水长流?
“政府大力支持村里污水治理,投入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池和管道,日处理污水80吨,解决村里98%的污水处理问题。”谈起污水无害化处理,平安村党支部*廖忠念说。
2020年12月,龙脊梯田入选国家湿地公园名单。其“上林下田、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发关注,被誉为我国水土保持系统的活化石和工程典范。
全域联动
近年来,龙脊梯田旅游不断发展,景区内容不断延展。当地相继开发了平安壮族梯田、大寨红瑶梯田、龙脊古壮寨梯田、小寨红瑶梯田、金竹古壮寨、黄洛红瑶长发村等景区,覆盖11个行政村,约70.1平方公里。
“龙脊梯田跳出了小景区的局限性,实现大格局的全域联动,体现了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理念。”桂林旅游学院教授苏会卫说,这种全域联动,还做到了各个村落各具特色。
比如,位于龙脊梯田核心区域的平安村和大寨村,主要以梯田景观和稻作农耕文化为定位,开发了九龙五虎、七星伴月、金佛顶、西山韶乐、千层天梯等观景点,打造了核心旅游吸引物,成为游客青睐的热门打卡地。
2022年,龙脊村根据当地气候,提前了农时,将插秧时间提前了大半个月,收割季也提早到了9月中旬。“通过错开耕种时间,有效避免了与平安村、大寨村的梯田景观撞期,还将整个龙脊梯田的观景期拉长了近1个月。”龙脊村党支部*侯荣义说。
黄洛瑶寨立足“红瑶长发”资源,推出长发梳妆展示、瑶族歌舞、瑶家手工制品等,打响“天下第一长发村”品牌。同时,还引资1.2亿元建设中国长发科技馆,开发“红瑶淘米水”洗发养护产品,成功延伸“长发”产业链。
“龙脊旅游实现了差异化发展,突出‘一村一品’,涌现出黄洛红瑶长发村、马海辣椒村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村寨。”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人阳庆国说。
共享发展
“这块奖牌含金量非常高,它既是大寨的荣耀,也是龙脊、龙胜和桂林的荣耀。”3月12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颁奖仪式在沙特阿拉伯举行,大寨村党支部*余琼通代表大寨村上台领奖时,激动不已。
农事节庆为龙脊梯田景区增加了文化魅力和游客的体验感。5月1日,一年一度的开耕节举行,村民们在天梯里集体开展牛耕、挖田、扶田基等12道传统农事活动,吸引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观赏体验。近年来,龙脊梯田景区还按照瑶族六月六织布、纺纱的传统习俗,办起了晒衣节。六月初六,红瑶姑娘们登上吊脚楼,推开窗户,把一件件花衣和花裙晾晒在窗外。色彩斑斓的服饰惊艳了游客的目光,给龙脊旅游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龙脊梯田景区的经营探索也让村民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桂林龙脊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企业 梯田 农户”发展模式,村民以梯田集体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企业对景区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位于景区核心区的大寨村,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后,每年可获得门票收入10%的分红,2019年全村分红达375万元,其中农户分红收入最高者达5.8万元。此外,公司还每年给予梯田维护补助1000元/亩、灌溉亮化补助1000元/亩、稻谷推迟收割补助800元/亩,这3项加起来达2800元。
“‘企业 梯田 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把作为生产资料的梯田变成旅游景观,把全体村民变成*,调动了群众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形成了携手奔向共同富裕的合力。”桂林旅游学院教授梁业章说。
来源: 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