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田珂)昨日小暑,全国进入“蒸烤”模式。“西瓜、WIFI和空调”已经成为现代人夏天必备续命神器,但没有空调的古代人又是如何避暑的呢?
据资料记载,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空调房”。古代的“空调房”主要依靠石床、石桌、玉枕、冰块、摇扇、临水等方式来降温。比如唐朝的“含凉殿”,依水而建,用机械实现冷水循环,水扇旋转产生冷风送到殿内,同时还将水运送到屋顶兜头浇下来,形成“水帘洞”一般的景象。但由于这样大型的“空调房”过于耗材,也很难修建,古代的君王一般会选择郊区适宜的地址修建避暑行宫或者到气候温度宜人的地方避暑。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陕西省内的“避暑行宫”,炎炎夏日,带上朋友和家人走起~
九成宫
九成宫始建于隋文帝时期,最初名曰“仁寿宫”,位于今宝鸡市麟游县。这里四面环山,夏季凉爽宜人。
据史料记载,为避长安酷暑,隋文帝杨坚下诏在麟游镇头建造避暑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将“仁寿宫”更名为“九成宫”,取“九重”或“九层”之意,言其高大。唐高宗时曾一度改名为“万年宫”,意指颐和万寿,后又恢复原名。后来高宗增建太子宫,九成宫日渐败落。“千年九成宫,现代避暑城”已经成为麟游县的旅游宣传口号。
翠微宫
翠微宫遗址位于长安县黄峪寺村。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数十重。
“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这首诗是程大昌在《雍录》中对翠微寺荒凉景象的描述,其中的“天子”和“僧”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和玄奘。翠微宫是工部尚书阎立德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主持修建,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建成后,太宗开始在此避暑,处理朝政。
玉华宫
玉华宫距离宜君县城40公里。在四大避暑胜地中,玉华宫是修建最晚、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帝王行宫,名列四大避暑胜地之首。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仁智宫”扩建,改称“玉华宫”,扩建后的玉华宫占地九顷,建有五门十殿,气势恢宏。由于海拔高度、植被、地形等原因,这里入夏浓荫蔽日,气候凉爽宜人,史*载 “崖顶飞瀑晴亦雨,碎珠拂面夏如秋”。唐太宗李世民在《玉华宫铭》中写到:“顺访峒山,锈芳金石。道光轩驾,声流姬迹”,把玉华山比作神仙住的崆峒山。足以可见对其的喜爱,玉华宫也成为唐太宗晚年处理朝政的地方之一。
玉华宫除了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避暑行宫,也是玄奘法师翻译佛经的地方。玄奘法师在此翻译经书682卷,占其一生翻译经书1335卷的一半多,并在此讲学,弘法,直至圆寂于此。
甘泉宫
甘泉宫位于今天陕西淳化县以北约25公里、关中北部的山系中,是汉武帝在秦林光宫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因出甘泉而得名,距今已2100多年。
史书《甘泉宫赋》中记载:“云起波骇,星布弥山。深林蒲苇,涌水清泉。芙蓉菡萏,菱荇苹蘩。”置身于甘泉宫,可远眺长安,微风习习,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西汉时期,甘泉宫遗址的规模仅次于长安未央宫。史*载甘泉宫扩建后,“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关中记》)。另有记载说甘泉宫遗址“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官皆有邸舍”(《括地志》),甘泉宫的宏伟壮观由此可见。
甘泉宫除了作为避暑胜地,还有威慑匈奴的安边作用。秦汉下至唐,帝王们往返于甘泉宫遗址,是因为有许多重大朝政决策安排在这里进行,如朝见诸侯,宴飧外国使臣等,而防外侮,安边始终是重要活动内容。
骊山
说到“避暑胜地”,现代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是河北承德。然而位于陕西的骊山才是真正开创了皇家避暑胜地的先河,也承载了唐玄宗、杨贵妃唯美爱情故事。
骊山和避暑的联系源自华清宫,由于太过著名,后世画家常凭想象创作“骊山避暑图”,借以表达自己对清凉之境的渴求和对大唐盛世的向往。史书《古迹志》写到: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据史料记载,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故又称“华清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述了当时华清宫的奢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