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 宋洋)从安康市城区驱车向西,沿盘山路蜿蜒而上,云海缱绻,轻抚着黛青色的山岚,美若仙境。大约两个小时车程,便可到达汉阴县凤堰古梯田。
凤堰古梯田。
6月22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这里。从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的“惊艳亮相”,到全国首座开放式移民生态博物馆揭牌,再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15年间,凤堰古梯田形成了“文物 生态 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曾经守着祖先留下“桃花源”的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已逾250岁的凤堰古梯田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凤堰古梯田。
6月的凤堰梯田秧苗初长,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在漫漫云海覆盖下,构成壮丽而隽秀的大地景观。
“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古代灌溉工程体系,依山就势,排灌体系完善,充分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安康市汉阴县水利局工程师李权兵介绍说,凤堰古梯田沿着山势修建,呈流线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开挖,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同时,为了保证水稻种植的用水需求,梯田灌溉引用河水、泉水和局部小气候形成的雨水,水量充足,按照从高到低,通过“田、渠、塘、溪”体系实现了最有效的逐级自流灌溉。
云雾掩映下的凤堰古梯田。
“这样的灌溉体系,与‘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建设理念完美契合,充分利用自然之力,是因地制宜的低影响开发方式。”李权兵说。
凤堰古梯田在形成和发展中将“水系—村寨—梯田—森林”四素同构,集“山、水、田、屋、寨、村、庙、农”为一体,成为我国北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当代水兴乡村、水富乡村、水美乡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