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士林
起士林的成功,也要归功于阿尔伯特。他能说流利的德、中、英、法四国语言,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去烤房,指挥雇员干活,晚上商店关门以后,他是最晚下班的人。阿尔伯特手下有六十多个雇员,营业规模越做越大。在法租界窦总领事路,原天祥市场西侧开了起士林点心铺,售卖俄式、德式面包为主,菜式仅有一两样,标配是配菜、面包、咖啡各一,若想吃大菜就要到总号。起士林在北京、北戴河都开了分店,后来还开到了上海。
抗战胜利后,起士林餐厅被美军接收,后又被国民政府列入敌伪产业。50年代以后,起士林一度改为人民食品厂,生产一百六十多种糖果,七十多种西点。比如肉松太妃糖、酒心巧克力、咖啡糖、葡萄干巧克力夹心糖、黑李子巧克力夹心糖、麻酱酥糖等,现在基本都吃不到了。
80年代初,天津的西餐厅只剩下“起士林餐厅”“和平餐厅”两家。但起士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保持了正宗的味道。法国百果鸡、柠檬大虾、黄油焖鸡翅、起士林肉扒、奶汁烤蟹盖、香炸鸡棒等英法名菜,光是菜名,外地人都没听过。
起士林
有一年厨师大赛,起士林的厨师做了几道菜。奶油猪肉丝,粗细均匀的寸段肉丝,被淡淡的奶油包裹着,肉香中泛着阵阵奶香,颜色白而泛黄,肉丝切得干净利落,软硬恰到好处。什锦冷拼,粉白相间的火腿、烟色牛里脊、杏黄色酸鱼、深黄的烤猪排、乳白色玉米笋分别摆在盘子四周,盘中的宝塔型沙拉旁,点缀着鸡蛋托、酸黄瓜、番茄和柿椒,蛋托上端挤满晶莹的红鱼籽。技惊四座。
1988 年,起士林餐厅约有120个座位,每天接待300余位顾客,冷饮部和小卖部也常常客满。当时这里集中了擅长烹制俄、德、意、英、法等世界大菜的九名特级厨师,北京、上海一些西餐厅的厨师,也都曾在天津起士林工作过,起士林被全国各地客人喻为西餐在中国的“正根”。
90年代初,起士林经营每况愈下,肯德基租下起士林一楼楼面,海南新大洲集团与起士林联营,合作经营起士林二至四楼,二楼为泰国火锅城,三四楼是西餐及啤酒屋。基本上只有大楼外面才挂着“起士林”的牌子,这段时间,起士林名存实亡。值得庆幸的是,起士林终于保留下来,给天津人留下了一个念想。(文:何玉新)
起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