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浆水的制作和冬天的压“黑菜”方法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冬天的“黑菜”菜多,而夏天的酸菜浆水多,也不需用石头压。菜的品种也较冬天多得多,如;芹菜、蒲公英、苦苣、卷心菜等等都是制作酸菜的上等原料。做浆水面时,先要炝浆水——在锅内倒油少许,七成热,将葱花、蒜片或辣椒丝炝至焦黄,倒入浆水烧开即成浆水汤头,浇在煮好的面上,便是酸香溜爽的浆水面了。浆水面营养丰富、色味俱佳,吃起来酸香爽口,能解渴消暑,醒酒解腻,更有清热解毒、恢复体力之神奇功效,是当地居民每家每户的必备品,当地居民谁家的娃娃上火了,口舌生疮不爱吃饭,大人就给他喝一碗浆水,往往灵验无比。农村招待客人的酸饭一般是手擀长面,不过我觉得最过瘾的还是一锅子酸面片了。
浆水面本是武山乡下居民的家常便饭,现在也是各大饭馆必备的主食之一,杂粮浆水面已经成了武山当地各酒店的招牌。同样是浆水,兰州人吃酸饭是清浆水不带菜,武山是带菜浆水,并且一般在做一锅子酸饭时都要放入洋芋疙瘩。酸饭除小麦粉面条、面片之外,还有浆水玉米面片、浆水杂粮面(豆类和小麦之面)等。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去乡下游玩最想吃的就是来一碗浆水面。浆水面除了适合夏天食用解暑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解酒。节日聚会,每当人们喝完酒后,吃一碗酸爽的浆水面,比什么都提神、过瘾。吃酸饭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做一些咸菜。冬天,天气很冷,人们就做个辣椒炒肉丝热热身子;夏天很热,大多数家庭就是炒土豆丝,凉拌黄瓜、西红柿等,不论冬夏,韭咸菜总是酸饭的“最佳伴侣”。
关于浆水的由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说法。在甘肃地区的传说多与“三国”时蜀国大将姜维(古冀县即今之天水甘谷人)有关。传说在长途行军中姜维命众将士们携带干菜以备不时之需。一次突降大雨将士兵们携带的干菜浸湿,又经过日晒自然发酵,众人以为干菜已经变质不能食用。时恰逢军粮不足,姜维觉得扔掉可惜,于是亲自尝了几口,发现酸味香醇可口。有受伤的士兵为了解渴,尝试将泡过干菜的汁水喝下,顿觉神清气爽,倦意全无。此后,姜维便有意让士兵制作,取名“酸菜”,其汤水为“姜水”。士兵在行军途中,饮用“姜水”后消乏止渴、愈伤解暑,有“神水”之称。后世不断演变改良,逐渐读成了“浆水”。
我记得小时候我实际上是很不喜欢吃酸菜的,因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几乎成了每天固定的食物,酸菜馓饭、酸洋芋糊糊陪伴了我们整个的少年时代。等到上高中时离开了家乡,在一中住校自己做饭吃,那时生活条件已经好多了,过两天还真馋家乡的酸饭,于是每次回家除了带些干粮外,母亲总要装一罐头瓶酸菜给我带上。等到天水上师专时,有个做酸饭的小灶,几乎成了我们几个武山老乡的专灶。说也奇怪,我们小时候许多不爱吃的食品,如野菜、洋芋糊糊,包谷面馓饭,现在都成了城里人的最爱,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愁吧!
随着农村人进城,这种美食又传给了城里人,如今,不少城里的餐馆也卖起了浆水面。城里有几家大饭店,常年都有一锅子浆水面片,每次朋友聚会,吃完了菜,别人总爱点些饼呀米饭的,而我总是“人生若只如初见,请给我做碗浆水面!”当浮着炒过葱花、韭菜的浆水面端上来还没吃,诱人的香味已令人垂涎欲滴,吃着喝着,感觉就找到了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