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山乡下,浆水面常常是夏日劳动回来的最好饭食,同时浆水也是乡亲们解渴的最佳饮料。浆水最解馋的时候,记得当是在骄阳下收割麦子回到家,累极、热极、也渴极了,满头大汗的一脚踏进厨房,二话不说,抓起大马勺到缸里去舀大半勺浆水,尔后仰起头一气猛灌,末了长长地吁一口气,过饱瘾似地抹一把嘴,那一刻的舒坦和惬意,是什么享受都比不上的。
8
在农村地区,夏天干活回来,人们最想吃的饭就是浆水面。这时,巧手的女人们会兴冲冲的跑进厨房,洗手和面,薄擀细切,葱花炝浆水,一阵风浆水面就做好了。这时全家人总会把饭桌摆到院子里的树荫下,一边乘凉,一边聊天,一边吃酸饭,两碗下肚,立刻会使人感到清凉爽快,疲惫解除,浑身舒服。夏季天气炎热,浆水经过高温发酵,其内含多种有益菌与酶,有清爽利口,祛暑除烦,理气生津与降压降糖的奇特功效。浆水除具有如此这般的好处之外,那种酸酸爽爽与沁人心脾的悠长味儿,不仅是一种口福,更是一种身心的享受。家乡酸菜的吃法很多,不过大多除了做馓饭、搅团、洋芋拌汤外,主要还是做浆水面。
浆水面顾名思义就是有面有浆水。小时候,村里是没有压面机的,家里来了亲戚,都是做手擀浆水面。擀面是像母亲一样众多农村妇女的拿手活,那时的新媳妇娶进门,第二天便要为公婆和家人擀一顿“试手面”,以检验新媳妇的面工手艺。我记得母亲擀面绝对是一把好手,她擀的面很柔很圆,切的面粗细长短都很均匀,最好的面切得像细毛线,下进滚开的锅里煮熟后捞起来依然是条条整整,从不糊散。那个年代,物资紧缺,不像现在想吃什么菜都有,家里来了亲戚或客人,母亲总要炒上一盘土豆丝,顺便端上一碟咸韭菜,亲戚客人们吃着筋道的面条,一边发出呲溜呲溜的吃面声,一边夸赞母亲的好手艺,那种酸香爽口至今令人难忘。
武山人吃浆水的习俗应始于乡下,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的保存期。在那个生活紧张,粮食短缺的年代,农村人的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洋芋窖,二就是这酸菜缸,这一缸酸菜和一窖洋芋,就是农民过冬口粮的最基本保证。从前没有反季节的大棚作物,人们为了在冬天吃到蔬菜而发明了腌酸菜这种冬贮包白菜的方法。冬天制作酸菜叫压“黑菜”,原料就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包白菜。腌酸菜时,首先要挑好白菜,摘去残根烂叶、黄叶,用清水洗净,等切丝或切片后再在开水中过一下,然后放入陶瓷缸中,上面压一大石头,再加入“接子”,浇入煮沸的清面汤。所谓“接子”,就是指酵母,武山乡下一般的做法是自留或向邻居家要些旧浆水,作为酵母放入即可。一般倒入接子后密封存放,在温暖的环境中让菜慢慢发酵,过几天后便大功告成。酸菜发酵好以后最好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每天还要搅动去除飘上表面的“白花”,这样可延长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