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面出几斤煎饼,越吃越瘦六种主食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2-11-26 21:24:37

作者:席波

一斤面出几斤煎饼,越吃越瘦六种主食(1)

(摄影:丁斌,日照)

煎饼,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主食之一,起源于山东,也兴盛于山东。

关于煎饼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一次被围在沂河、沭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糊,将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面糊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出重围。从此煎饼在沂蒙大地上流传至今……

传说毕竟是传说,实际上,煎饼出现的历史可能还要早很多。据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代古人就已经创制了陶鏊之类的烹饪器具,也就是说,摊煎饼的鏊子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

由此可见,煎饼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煎饼,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来说,可谓有养育之恩,它不仅滋养了我的身体,也凝铸了我的灵魂。

我的记忆中和煎饼有关的最深刻的一个片段就是,一个懵懂的少年肩膀上一个小扁担,一头挑着被褥,一头挑着煎饼。母亲送他到村口,默默流泪。他回头看一眼母亲,回转身,泪如泉涌,再也不敢回头看第二眼……就在母亲深情的泪眼中,我走上了求学之路。

就在那段虽然短暂但刻骨铭心的初中学习阶段,每周回家一次,第二天天不亮背一包煎饼回学校。然后上顿煎饼,下顿煎饼,一日三餐、一周二十餐都是煎饼,只有周末晚上回家那一顿可能(仅仅是可能)换换花样。

我想,不止是我,四五十岁以上的山东人,都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是以煎饼为主食的,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大都会对煎饼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煎饼之于山东人,那不仅仅是一种主食,还是一种记忆,一份乡情,一种文化,一份传承。

煎饼之于外地人来说,那是他们认知山东、认知山东人的一份媒介,一种符号。一说煎饼,立马想到山东;一提山东人,立马想到煎饼卷大葱。

一斤面出几斤煎饼,越吃越瘦六种主食(2)

(摄影:丁斌,日照)

前些日子,去蒙阴烟庄,我参观了“沂蒙六姐妹纪念馆”。战火纷飞的年代,烙煎饼、做军鞋、带领乡亲们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让人动容,她们身上展现的那种沂蒙精神令人感佩。

“沂蒙六姐妹”之一的公方莲,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一人看三盘鏊子,两天两夜没合眼,摊了160斤煎饼。摊到最后头晕眼花,眼皮儿直打架,烙着烙着就睡着了,手伸在火烫的鏊子上,烙出了水泡,她用凉水洗一把脸,又接着烙,一直坚持到任务完成。煎饼运走了,她也累倒了,胳膊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疤。

陈毅元帅曾发自肺腑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小推车推的是弹药,是粮食,而那时山东支前的粮食大多就是煎饼啊!

可以说,在淮海战役乃至新中国的建立中,山东的煎饼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代在发展,煎饼也在发展。

我们那一代人吃的煎饼,主要就是地瓜、地瓜干煎饼,个别地方可能有高粱或者玉米煎饼,至于说小麦煎饼,几乎不可能。因为那个时代,小麦产量低,每家每户分到的小麦也就是几十斤甚至几斤,拿来摊煎饼是不可想象的。

而现在,煎饼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除了传统的粮食的,还有花生的,板栗的,甚至还有了水果蔬菜的,像火龙果的,胡萝卜的,不一而足。

像革命老区蒙阴,就打出了“沂蒙六姐妹”品牌煎饼,不仅品类丰富,而且口感极佳,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当然了,现在加工煎饼的工具也有了革命性的变革,传统的那种烧柴草的鏊子已经近乎绝迹,代之而起的是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煤球鏊子、电鏊子,甚至可以全自动化地生产煎饼了。

煎饼不仅在发展,而且是与时俱进。

如今,煎饼不仅仅是山东的特产、山东人的主食,而且已经走出山东,走向全国。

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都全国各地的一些小乡镇,都会发现挂着“山东煎饼”、“煎饼果子”招牌的摊点,当然了,那些“山东煎饼”、“煎饼果子”是不是地地道道的山东煎饼,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煎饼在山东那么受欢迎,传承了几千年依然是山东各地最重要的主食之一,除了其制作工艺简单、易操作,口感香脆,耐储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煎饼与山东人的传统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煎饼普普通通,用土生土长的粮食,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就可食用,像极了山东人简单、直接、实在的性格。

煎饼一开始吃,可能费劲,咬不动,但越嚼越香,吃后还满口留香,这也正是如山东人在外界的口碑,可能一开始让人觉得耿直率性,但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山东人豪爽仗义,值得信任。

至于说煎饼卷大葱,那就更形象了,那就是山东人的标志!煎饼哪里只是可以卷大葱啊,只要是能吃的,什么都可以卷啊,葱啊,韭菜啊,生菜啊,豆腐啊,烧肉啊,烤鱼啊……

这不就是山东人兼蓄包容性格的写照吗!

蒲松龄曾作《煎饼赋》:“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

多么生动的描述,多么诱人的美食啊!

这,就是山东煎饼!

煎饼,远比很多人想像的那样有历史,有文化,有内涵。

一斤面出几斤煎饼,越吃越瘦六种主食(3)

(摄影:丁斌,日照)

作者简介

席波,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著有散文集《故乡 他乡》、《爱到深处 春风化雨》,作品散见于《齐鲁晚报》《山东教育》《泰山晚报》《渤海早报》《桂林日报》等报刊。

壹点号一点写作课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