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湘菜24 蒸菜
张效雄
湘菜的主要制作方法是炒,湖南人好多喜欢的菜品都是炒出来的,如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料炒莴笋丝等等。蒸菜只是其中一个分支,如粉蒸肉、腊味合蒸、剁椒蒸鱼头等等。
说蒸菜,自然要说浏阳的小钵子。现在长沙的街头,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挂着浏阳牌子的蒸菜馆,尤其在那些僻街小巷,这样的铺子特别多。有一次,我开车带老妈去岳阳,竟然在汨罗和荣家湾之间的公路边,遇见一家浏阳蒸菜馆,老妈很开心地吃了一次。由此可见,浏阳的蒸菜,把触角伸到了湖南的很多角落了。
湖南菜中的蒸味,当然不是浏阳一家。现在红遍大江南北的蒸鱼头,无论是剁椒鱼头、还是双色鱼头,或者是黄椒鱼头,还有红彤彤盖在鱼头上取一个以示吉祥的名字“鸿运当头”,都不是浏阳蒸菜。据我所知,那是从湘潭最先吃起来的。湘潭人不重视包装,也不讲究取个什么吉祥美好的名字。在外地人看来,湘菜就是辣椒蒸鱼头,去湘菜馆第一道菜必定点的是蒸鱼头。虽然这是从湘潭发起来的,似乎和湘潭没有了一毛钱的关系。
我们老家也有蒸菜。我在前面写过,我的奶奶就是蒸菜的高手,我的外婆也会做蒸菜。当然这个蒸菜不只是石灰水蒸蛋,也不只是酱辣椒蒸香干。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做的蒸菜品种,实在太多了。蒸鱼蒸肉蒸鸡,最出味的放浏阳的豆豉,那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口味大开。他们还喜欢用天麻、当归、党参之类的中药材蒸鸡,就是现在所说的药膳。素菜也是可以蒸的,冬瓜南瓜豆角茄子板栗芋头粉丝魔芋,只要不是叶子菜,似乎什么都可以蒸着吃,放点盐巴和酱油,原汁原味,清香可口。我奶奶的做法,与别人有些不同,先将素菜炒个半熟,然后放到饭锅里去蒸,米饭的香气和菜香融合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奶奶是不懂得什么色香味俱全的,这是她的先辈传下来的做法,目的可能是为了节省柴火。可惜这种做法没有流传开来。在讲究膳食营养的今天,蔬菜这么蒸着吃,把营养要素蒸去了,总归是不怎么好的。
但浏阳的蒸菜还是那么行时,走俏,因为吃蒸菜的食客很多,市场就是这么导向的。浏阳人会做生意,把蒸菜的传统带进了市场,从山里开到了城镇。他们开始在长沙火车站北边的五里牌一带,好几家排成一溜开些小蒸菜馆,品种繁多,取食方便、味道纯正、价廉物美,很是吸引食客。谁知一发不可收拾,渐渐地遍布大街小巷,居然成了都市里的一道风景。
百度上说,浏阳蒸菜起源于浏阳河的上游、大围山脚下的东区乡镇。相传元末明初时,朱元璋派兵与陈友谅开战,打得昏天黑地,以陈友谅兵败告终。因浏阳人,应该是整个湖南人支持陈友谅,朱元璋迁怒于此,疯狂血洗湖南,造成“地广人稀、不见炊烟”的惨象。浏阳自然在被血洗之列,战后周边省份的人口大量迁徙过来,在大围山脚下插草为标,屯田耕种。移民大都来自江西,成为当地人口的主要来源。其实岂只浏阳,湖南各县皆是如此。到了明嘉靖年间,一批福建人避倭寇乱,向西遁逃。随后,广东人亦接踵而至,竟达数万。他们搭棚而居,被称为“棚民”。明亡后,“棚民”不断反清,遭清廷捕*,被迫逃亡。其中一部分潜入大围山的深山僻壤,垦地开荒。这些迁入户均保持原籍客家方言,世代相承,被称为“客姓”,当时较平阔的地方,均为江西移民居住,“客姓”只好进入山区定居。 客家人离亲别祖,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千里迁移,来到浏阳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菜中,很多有名的菜品是蒸出来的,可嘉谓之为“盅”,如冬瓜盅。
浏阳蒸菜最早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老百姓为对付官府躲避抓丁,不得不一次准备一天的饭菜,在蒸饭的时候将几个菜碗放到饭甑里一起蒸,饭蒸熟了菜也就熟了,节省了做饭时间,也尽量少见炊烟。在极端时期(强收锅、炉,发现炊烟抓丁时期),农家只能在夜晚做饭菜,看不到炊烟,有利于隐蔽。那时的菜肴,以干菜为主,腊味、腌菜、坛子菜,便于保存且方便快捷,这一习俗流传四乡,沿袭至今,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菜系。
浏阳蒸菜,荤素皆有,基本菜品可以输出一大堆:干扁豆蒸腊肉丁、清蒸火腿肉、剁椒蒸土豆、清蒸土家腊肉、清蒸鸡蛋、清蒸茄子、清蒸干豆角、清蒸芋头,还有清蒸白豆腐、干豆腐、 黄豆腐、黑豆腐、臭豆腐、白沙豆腐、卤豆腐,清蒸青辣椒、清蒸鱼头、清蒸火焙鱼,清蒸空心酸菜、红薯酸菜、青菜酸菜, 豆角酸菜,以及清蒸豆子、清蒸香肠、清蒸猪肉、鸡丁、牛肉丝、鲜鱼、火焙鱼, 清蒸干笋、 小笋、豆笋、青菜、黄菜等。各种蒸菜,色泽丰富,多以辣为主。
浏阳人做蒸菜,讲究颇多。绝不用高压锅、电炉快蒸,而是用柴火或煤火。大多店家早早起床,准备好菜肴,放入蒸笼,细细慢慢地蒸。有的菜要一蒸二蒸三蒸,如蒸木瓜,必须七蒸七晒,最后入味冰糖,才成美味。蒸菜的碗,多为磨砂的粗瓷器,或者干脆从山上砍来竹子,把菜肴置于竹筒内,蒸之鲜加上竹之香,更为美味。蒸菜用的辣椒分很多种,剁辣椒、红辣椒、青辣椒、酸辣椒、朝天椒、野山椒、干青椒、辣椒粉等等。不同的菜. 用不同的辣椒,放不同的佐料,味道自然不同。
蒸菜的分量小,饭碗大小,多点几样,美味十足, 不能一次揽尽喜爱的品种, 得留下余味,那样回味无穷。
吃浏阳蒸菜,还得佐上一个汤。挑什么样的汤?以清汤为好,尤其是水豆腐汤最好。水豆腐用连夜熬的肉汤冲煮,出锅前撒上一层盐须菜(即香菜)、青葱, 放上两片空心菜叶子、紫菜、海带丝等,火候恰到好处, 柔润爽口, 汤味鲜淡。
浏阳蒸菜餐馆的门口,大都摆着几口大锅,锅里放置着高达五六层高的竹篾蒸笼,锅里的水保持着沸腾的温度,每当有客人到店,就会被领来挑选。蒸菜的品种很多,无论是蒸什么东西,小山顶上大都都是一层红艳艳的干辣椒片,要不就是几颗黑黑的浏阳豆豉。这是各类湘菜中,最好的快餐模式经营,长沙的那些浏阳蒸菜馆,和很多米粉铺子一样,常常成为的哥司机们的就餐之地。久居长沙的人,没有吃过浏阳蒸菜的几乎没有,大都是的哥们带了去的。我的女儿已经借居美国十多年,每次回国,总要去米粉馆和和蒸菜馆走一趟。在她看来,家乡的味道,最典型的是这两样,这是终生难忘的味道。
浏阳蒸菜的几道著名品牌:
腊味合蒸
这是最常见的蒸菜,也是最有讲究的蒸菜。比如霉干菜蒸腊鱼腊肉,其堆放次序一定是霉干菜在最下面,腊鱼在中间,腊肉在最上面。肥肉那部分还要叠放在那圈腊肉靠圆心的地方。霉干菜放在最下,是因为霉干菜遇热后酸味向上散发,能被上面的腊鱼腊肉吸收;腊肉放在最上,肥的部分向里,一旦开蒸,滋滋的油能顺势向下渗透,使腊鱼尤其是霉干菜充分吸收油脂,给食客们呈现出其本身无法达到的口感。
豆豉蒸排骨
蒸排骨材料:小排骨 12两 传统豆腐 1块 浏阳豆豉酱 2大匙 葱花 2大匙
浏阳豆豉酱材料:绞肉 1碗, 豆豉 1碗, 蒜末 1/2碗 ,红辣椒随意,油适量,酱油 1~2大匙,米酒 1大匙,盐少许,水 2大匙 。
排骨先以豆豉酱腌料腌15分钟,再加入浏阳豆豉酱搅拌均匀。
将豆腐从中间剖开,铺在盘底,上面撒点盐、味精,再将排骨铺排在上面,放入蒸锅中蒸1小时至排骨熟烂,撒上葱花即可上桌。
附:浏阳豆豉酱做法:1,起油锅将豆豉爆香捞起备用。2,利用原来的油锅将绞肉炒熟,再加入蒜末爆香,最后加入辣椒并将豆豉加入炒匀。3,如果油量过少,必须再加入油,直到淹过材料继续加热至煮开,即可熄火,放凉后才可装瓶保存。
粉蒸肉
原料:
切片五花肉、蒸肉粉、甜面酱、辣酱、酱油、白糖、料酒、鸡精、葱姜蒜、南瓜
做法:
1,五花肉留皮切薄片。2,将五花肉片放入碗中,依次倒入甜面酱、辣酱、酱油、白糖、料酒 鸡精和葱姜蒜,搅拌拌匀,腌制半个小时。
3,用筷子清除掉葱姜蒜,倒入蒸肉粉,如果太干,可以加入适量清水,确保每片肉肉都穿上“粉粉装”。4南瓜切厚片平铺在盘子里,把裹好米粉的肉肉一片片夹到盘子里摆好。大火蒸30分钟即可。
蒸鱼
主料
鱼肉 草鱼
辅料:
辣椒粉,豆豉
鱼块处理干净后加入盐腌制一小时左右,蒸之前把鱼块洗干净盐分。
加入辣椒粉_(浏阳本土辣椒粉比较适合),少量泡椒,辣椒的量根据个人爱好添加。适量盐,鸡精,滴几滴醋,放豆豉,(如果没有豆豉,可以加点生抽或者蒸鱼豉油),放入油。有茶油最好。茶油是蒸鱼的最佳伴侣。蒸饭的时候,把鱼放在饭上面蒸。饭熟了,鱼也熟了。
腊肉蒸腐竹
主料:腊肉100克,腐竹50克
辅料:
剁椒2茶匙,大蒜3瓣,生抽1茶匙,豆豉1茶匙
泡发好的腐竹切段、腊肉切薄片。
切好的腐竹码在盘底,腊肉码在腐竹上
大蒜切末,豆豉粗粗切碎。(豆豉不要切的太碎,粗粗切上几刀就好)
锅中放入食用油,放入剁椒和切好的豆豉蒜末煸炒,煸炒出香味后加入鲜味酱油小火炒匀。炒匀的料汁浇在腊肉和腐竹上,装盘放入蒸锅,中火蒸20分钟,蒸好取出,撒些小香葱碎增色。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77级中文专业毕业,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高级编辑,作家、教授。代表作畅销长篇小说《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