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河豚鱼的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每年2-5月为生殖产卵期,毒性最强;6-7月产卵以后,卵巢萎缩,毒性减弱。也就是说,眼下正是河豚鱼最毒的时候。
河豚毒素中毒后,可有如下表现:发病急,潜伏期半个小时到三个小时,一般10分钟到45分钟;先感到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或有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并有四肢无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或者瘫痪;严重者眼球运动迟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然后言语不清、体温下降,先呼吸迟缓、继而呼吸困难,最后呼吸衰竭而亡。
医务人员提醒广大市民,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第一时间催吐,减少毒素的摄入吸收,之后立刻就医。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远离河豚鱼及其制品,冒着生命危险吃美食,不值啊。
"跳跳鱼"、笋壳鱼和河豚鱼要分清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就河豚鱼发出消费警示,并且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时要仔细辨别"跳跳鱼"(弹涂鱼)、笋壳鱼和河豚鱼。
三者混同的情况时有发生,各水产店铺、餐饮店在进货时要格外注意辨别,并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
"跳跳鱼"、笋壳鱼和河豚鱼三者外形极为相似,不易区分。
"跳跳鱼"
鱼眼突出并能转动,吻尖;鱼体蓝褐色或灰棕色,腹部白色,鱼体侧上部沿背鳍基部有6~7条灰黑色的横纹,体液粘液相对较多。
跳跳鱼
笋壳鱼
体形略延长,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嘴角下斜,与眼同宽;眼睛凸出,位于嘴唇上方,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鳞片呈梳齿状,有四圈黑色斑纹,腹部的颜色较浅,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笋壳鱼
河豚鱼
在广东地区又叫做"鸡泡鱼""气泡鱼",身体短而肥厚,体形长、圆,头比较方、扁,体背、侧面的斑纹随种类不同而各异;眼睛内陷半露眼球,上下齿各有两个牙齿,形似人牙;一般体长70~300毫米;体表生有很细的小刺,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