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
杨柳青因水而盛,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在此交汇。明代以来,运河两岸人烟日趋稠密,南方客商来此开行设栈。到清代,随着年画业的兴起,杨柳青的河沿大街、估衣街、猪市大街等几条街道成为繁华地区。清末民初,本地经营行业有六十余种,包括石印、白铁、电料、煤炭、发电等,商号数百家,也有搭棚业、脚行、典当行、麻行。
过去杨柳青镇有三家澡堂子,全在运河岸边:一是药王庙大街的周家澡堂子“清泉池”;二是河沿大街的张家澡堂子“新泉”;三是估衣街东的王家澡堂子“聚华”。澡堂子除了可以洗澡,还兼营茶水、理发、刮脸、搓澡、修脚、按摩、治脚气、修指甲。
澡堂子门口的幌杆子要比其他商户高一些,杆子上挂着一盏长圆形的红灯笼,上写一个“堂”字。挂上灯笼表示澡堂子营业,摘下灯笼表示水还没烧开,或是歇业。每家澡堂子的外墙根儿都摆着一溜大水缸,那时杨柳青一带运河水质浑黄,小工每天傍晚从运河里挑水注满水缸,转天一早泥沙沉底儿,舀出上面的清水,挑到后院,用大灶烧热,再灌进浴池里。
杨柳青地貌图
过去杨柳青的澡堂子都没有莲蓬淋浴,只有大池子,平常池子里的水整天不换,浑得像米汤,只有逢年过节洗澡的人太多,才会一天换两次水。所以有经验又有时间的人都是一大清早顶门就去,这时池子里的水最干净。但其实甭管多浑的水,人们照样扑腾得开心,洗得清爽。
过去有一种行当叫“水铺”,老天津人都有到水铺买开水的习惯,杨柳青有十几家水铺,后大街有梁记水铺、估衣街南有张记水铺、药王庙西有郭记水铺,镇内最大的是“三不管”的于家水铺和老公所口的卞家水铺。
水铺的伙计每天晚上去运河拉水,车上有一个大圆木桶,底部有个水管,把桶里的水注入大水缸,加上明矾,用大竹竿使劲搅拌,搅到缸里的水出现漩涡,浑水变澄清了,再沉淀一夜。
杨柳青
水铺是勤行,伙计们通常半夜三四点就得起来点火烧水。小水铺只有一口大锅,大水铺有两三口大锅,有用煤烧的,有用玉米秸柴火烧的。用煤烧出来的水是饮用水,用柴火烧出来的热水一般只有六七十度,是给富裕人家洗脸洗脚用的。水温不一样,燃料不一样,价格自然也不一样。
早晨5点,水铺的第一锅热水就烧好了。农村人起得早,泡茶、洗漱都要用热水,所以水铺的买卖从大清早就算开张了。开水一毛钱一大铁壶,杨柳青人管买热水叫“倒水”,大人一般都吩咐家里的半大孩子,“到水铺倒壶水去”。
富裕人家买了开水回来,倒进暖水壶里,喝完了再去买。普通人家过日子节省,每天买上一两壶开水,只是沏茶时,或小孩子吃饭时才喝些热开水。穷苦人家基本不买水,中午或晚上做完饭,用大铁锅烧一大锅开水,用土灶里柴火的余温温着铁锅,也能喝上热水,不过铁锅里的水总有一股菜汤子味儿,只有家里来客人时,才会去水铺买一壶开水给客人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