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少年之时喜欢游历全国名山大川,一次,李白来到武汉的黄鹤楼,他登楼远眺,看到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和一望无边的江汉平原,诗兴大发,他刚提笔,就看见了崔颢的七律《黄鹤楼》。李白读罢此诗,惊为天人,于是搁笔叹道“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既佩服崔颢,又对游览黄鹤楼的遗憾耿耿于怀,至金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回敬崔颢的《黄鹤楼》,欲拟之以较胜负,它与崔颢的《黄鹤楼》风格极其相似,被后人称为吟咏名楼的两篇佳作,在历史的天空中比翼齐飞。两者孰高孰低,实在难以论断,一种认为《黄鹤楼》表达思乡之情,意境优美、抒情更加缠绵悱恻。另一种认为《登金陵凤凰台》立意更大,更有家国情怀。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人物简介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崔颢(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唐朝诗人。出生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徐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浪子崔颢《黄鹤楼》被称为七律之首,但是崔颢作为此诗的作者,却没有像李白那样被人推崇,崔颢为什么被冠以有文无行的浪子之名?
崔颢年少之作多是女子闺情,流于淫艳之类的诗作。崔颢虽有着卓越的才能却没有士大夫的操行,喜欢饮酒赌博。
北海太守李邕欣赏崔颢的诗文,邀请崔颢到家中作客,崔颢为了表示自己的欢喜,特意为李邕献诗一首《王家少妇》,“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诗虽然是好诗,但是作为礼物献给主人就显得非常的不恰当。所以崔颢此举不仅没有讨好李邕,反而惹怒了李邕,怒斥道:“小儿无礼!”,就把崔颢给赶出去。
历史是螺旋式前进的,人当然也会有变化,崔颢也不例外。崔颢处处碰壁之后就离开了长安,浪迹江湖。此后二十余年,崔颢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连东北他都去感受了一番。这二十年的游历生活使得崔颢诗风大变,不再是闺阁之情,不再是淫艳之作,他在边塞所出诗作,诗风雄浑奔放,压抑不住戍边将士报效国家的豪情。
《黄鹤楼》一诗也是崔颢在游历时所作。浪子已是过去式,不过崔颢还是很难改变当时人们对他的不良印象,历史遗留是个大问题,使得他的名声没有那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