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灵岩寺位置,苏州灵岩寺后面的山顶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4 00:02:57

灵岩寺与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号称是"海内四大名刹”,而灵岩寺居其首。也是泰山世遗的重要部分,并享有“海内第一名塑”的美誉。“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天下罗汉二堂半”,其中苏州的紫金庵占了一堂,而另一堂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灵岩寺。

灵岩寺在泰山主峰西北麓20公里处,海拔683.7米。灵岩山又名方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玉符山。系东岳泰山12支脉之一,[道光]《长清县志·灵岩志略》载:玉符山“苻秦时改名昆仑山金舆谷,盖重其人而神其地也”。灵岩名字的由来和朗公和尚的故事有关。《神僧传》云:“朗公和尚说法泰山北岩下,听者千人,石为之点头,众以告,公曰:‘此山灵也’,遂名灵岩。”灵岩寺因山而得名。

苏州灵岩寺位置,苏州灵岩寺后面的山顶(1)

朗公创建的寺院,兴盛不到一百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遭灭佛之劫,庙宇全部被毁。至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法定禅师来此,重建寺院于方山之阴曰“神宝”(在小寺村南现仅存遗址),后又建寺于方山之阳曰“灵岩”(在今寺址东北甘露泉旁)。今灵岩寺是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慧崇高僧建造的,但经宋、元、明几代修葺,已非原建(多属宋代)。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 灵岩寺改称“敕赐景德灵岩禅寺”。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琼环长老(法号重净)拓广,重修五花殿(今已圮)。嘉佑六年(1061年),重修千佛殿时又此扩建。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又改称“敕赐崇善禅寺”,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年)复名灵岩寺,至此灵岩寺的规模已相当可观。

苏州灵岩寺位置,苏州灵岩寺后面的山顶(2)

寺前广场

慧崇是唐朝僧人,唐贞观年间将灵岩寺由甘露泉西迁建于现址,对灵岩寺发展颇有贡献,在灵岩寺历史上与朗公、法定齐名,寿近百岁,葬于灵岩寺塔林,其墓塔尚在。

灵岩寺建于东晋时代,至今也有1600多年的历史,期间起起伏伏,曾经虽一度没落,但是还是慢慢的兴起了,其最鼎盛的时候,寺庙里光是殿宇就有50余座,供奉的佛像特别多,僧侣500余人,可以说是山东规模最大的寺庙了,到了现在,其中有些寺庙是损毁了,但是还是遗留下来了三十余座,可以说是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灵岩寺的石牌坊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中门上书“灵岩胜境”,为乾隆皇帝亲笔题写。

苏州灵岩寺位置,苏州灵岩寺后面的山顶(3)

御碑崖

刚来到山门殿前广场就让你目不暇接。左侧的古树俨然就是一棵迎客的罗汉柏,散发着灵气和禅韵;中间是元至正三年(1343年)山东廉访副使文书讷书写的大灵岩寺碑;右侧更厉害了,是御碑崖,乾隆皇帝南巡期间,多次驻跸于灵岩寺,此处共有八块乾隆皇帝撰写的碑刻。

灵岩寺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五花殿遗址、千佛殿、御书阁、辟支塔、墓塔林等。山门殿古朴简洁,门楣上悬“灵岩寺”匾。

殿内供奉两位金刚力士,密执金刚和那罗延金刚,俗称哼哈二将两位护法金刚。

拜过护法金刚,踏上聚善桥,就来到了天王殿。聚善桥也是古建筑,初建于宋,重修于明。天王殿创建于金末元初,单檐硬山顶,黛瓦红墙,门楣上悬挂“天王殿”的匾额。独特之处天王殿竟然没有窗。

殿内迎面供奉的是弥勒佛,布袋和尚造像,金身法相,慈颜欢笑,赐福给参拜的众生。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弹奏琵琶;手持宝剑褐色脸庞的增长天王横眉怒目;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俯首叩拜,愿得到护法的加持和护佑。

天王殿的后面是护法殿,佛龛内供奉金盔金甲的韦陀菩萨。护佑三洲,安僧保院。

天王殿的东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均为四面楼阁建筑,屋顶和底部房屋之间有一块镂空处,可以看到晨钟暮鼓。

韦陀菩萨对面是大雄宝殿 。始建于宋代,以前是献殿,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鲁王捐塑佛像供奉于其内后,遂改名为大雄宝殿。殿前有两株千年银杏树。

殿内居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右侧是文殊菩萨,左侧是普贤菩萨。佛祖留给后人的佛法、文殊菩萨无边的智慧、普贤菩萨广大行愿力。

苏州灵岩寺位置,苏州灵岩寺后面的山顶(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