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集中生产方式名词解释,大批量生产方式有哪些优缺点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4 01:27:0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垄断资本的统治力量,因战后初期美国强制推行的“解散财阀”等措施,曾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战前的垄断体制也被摧毁。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发展,在日本政府和美国垄断资本的双重扶植下,日本的垄断资本体制又以新的方式迅速确立起来,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统治力量。

日本工业生产的集中与垄断,主要反映在各主要产业部门的生产集中方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战后日本各主要产业部门的生产集中情况。

一、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日本最主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在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日本钢铁工业在技术水平、设备先进程度及生产能力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战后初期,在美国推行打击和削弱日本垄断资本的方针的过程中,钢铁工业也曾受到一定的打击。如,当时的八幡制铁所等钢铁企业就曾被拆除。随着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变和财阀的复活,特别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特需”的刺激下,钢铁工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日本政府先后制订了1951~1955年、1956~1960年、1961~1970年3个“钢铁工业合理化计划”,钢铁工业也相应地掀起了3次大规模的设备投资热潮,从而实现了钢铁工业的现代化。自此,日本钢铁工业不仅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钢铁行业中确立了领先地位。据统计,到1971年6月30日止,全世界共有48座容积在2000立方米以上的大高炉,其中日本竟占22座。又如,到1971年底,日本拥有氧气转炉88座,生产能力9200万吨,占全世界氧气

转炉总数的22.7%和生产能力的32.6%,二者都高于美国和苏联所占的比重。

战后日本的钢铁工业不仅发展快,而且成本低。1964年日本六大钢铁公司(新日本制铁、日本钢管、住友金属工业川崎制铁、神户制钢所、日新制钢)每吨钢的生产成本为64.2美元,而美国的八大钢铁公司、英国的三大钢铁公司、西德的四大钢铁公司每吨钢的生产成本则分别为119.1美

元、97.1美元和83美元。可见,日本钢铁工业的生产成本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最低的,因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能力。日本的钢铁出口量于1969年超过西德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至今仍占首位。

日本的钢铁工业主要由平炉电炉钢厂、轧钢厂、铸锻钢厂、再生钢铁厂、特种钢公司等4000余家各类钢铁企业所组成,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新日本制铁、日本钢管、住友金属工业、川崎制铁、神户制钢所、日新制钢等六大钢铁垄断企业。日本钢铁工业的垄断程度是很高的,据统计,1971年六大钢铁垄断企业在所了全国生殊产量的97:5和粗钢产量的81%其中;居首的是断日本钢铁公司(1070年3月由八幡制铁和富士制铁合并而成),拥有,10个大型制铁厂和8个大型钢铁联合厂(属下均有众多中、小型钢铁企业):1971年鞭此一家企业就生产了全日本生铁产量的42.8%和粗钢产量的34.4%,图1975年该公司在钢轨、钢板桩、冷轧硅钢薄板等主要产品方面,均占全日本同类产品产量的60%左右;并生产了日本全国大型型钢、宽带钢、镀锡薄钢板等产品产量的40%和线材、厚板、冷轧钢板等产品产量的30%。又如,1979年,仅新铁、钢管、川铁三大钢铁公司,就生产了日本粗钢产量的54.1%(其中新日铁占30%、钢管占12.6%、川铁占11.5%),厚钢板的71.1%(新日铁占33.8%、川铁占18.7%,钢管占18.6%)。到1982年,住友金属公司取代了川铁公司跃居日本粗钢产量的第三位,占日本粗钢产量的11.2%,新日铁占29.1%、钢管占12.4%、仅此三家就生产了日本粗钢产量的52.7%。从固定资本、从业人员以及销售额等方面来看,到1985年11月末为止,日本钢铁业前20位大公司⑥的产量已占日本钢铁产量的80~85%以上。这20家钢铁公司所拥有的固定资本总额、从业人数和销售额、分别为11254.19亿日元,252855人和137961.08亿日元。而这20家公司中,新日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铁、住友金属、神户制钢所等前5位最大钢铁公司的固定资本,就占20家固定资本总额的76.8%,达8643.38亿日元;从业人员的73.04%,达184709人;销售总额的57.06%,达78721.89亿日元。通过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战后日本钢铁产业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与垄断,是战后日本钢铁产品成本低、竞争能力强,易于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集中生产方式名词解释,大批量生产方式有哪些优缺点(1)

神户钢铁公司

二、石油工业

石油工业在日本的能源和整个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变化几乎是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如1950年,石油只占日本能源的6.2%(煤炭比率是51.2%),到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1962年,石油在日本能源中的比例猛增到70%以上,成为日本能源的顶梁柱。月本的石油工业大致有下面几个主要特点:

1. 进口依存度高。随着日本工业现代化的实现和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工业交通运输等对石油的需求量,自60年代以来不断增长。可是,国产原油却极其有限,年产量只有90万吨左右,只占年需求总量的0.3%,其余99.7%的石油必须依赖进口。1972年日本的原油进口量达2.47亿吨,其中84%从中东地区进口,14%从东南亚进口。1977年进口量更大,高达3.6亿吨。日本石油进口依存度如此之高,是日本经济的一个"致命的薄弱环节"。

2. 对外国石油资本依赖程度深。战后日本由于炼油技术设备落后,资金缺乏,不得不借助外国(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石油垄断资本的力量来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在日本最大的8家石油公司中,有3家纯属外国资本经营(埃孛·美孚石油公司和飞马牌石油公司——美国资本、壳牌石油公司-英国资本)。此外,还有日本石油精制公司(美国50%、日本50%的资本)、三菱石油公司(日本51.3%、美国48.7%的资本)等日外合资经营的石油公司。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像日本这样对外国石油资本高度依赖的国家是少见的。

3. 建立石油开采——提炼——销售一体制和采取就地就近的炼油方式,在石油消费量集中的地区生产石油产品。这种产、炼、销一体制的经营方式,既降低了石油产品的成本,又保证了石油产品的稳定供应,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日本石油的进口依存度高和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性强,对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个不利因素,可是,在客观上却给日本的石油垄断资本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日本石油资本不断加强自己的统治力量,扩大垄断范围成为可能。这突出地表现在石油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集中程度上。到1973年3月末为止,在日本30家大石油公司中,前5家最大石油公司(日本石油集团、埃孛·飞马牌集团(美)、壳牌石油集团(英)、共同石油集团、出光石油集团),就占日本炼油总量的74.9%和销售总量的74.3%。又如,1971年日本石油、出光兴产、共同石油、三菱石油、丸善石油等5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就占日本全国销售总量的58.6%。1979年,日本石油资本的垄断程度有更进一步的提高。仅日本石油、出光兴产,共同石油3家大公司就垄断了日本全国汽油的43.4%、轻油的47.4%、重油的46.4%。80年代以后,日本石油资本仍保持着相当高的垄断程度,如1982年,日本石油、出光兴产、共同石油3家大公司销售量占全国燃料用油的45.5%和汽油销售总量的43%。由此可见,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不但没有影响日本石油垄断资本的发展,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为日本石油垄断资本体制的加强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由于石油进口依存度高和对外国石油资本依赖性强等不利条件所决定,日本石油资本的垄断体制是很脆弱的。这也正是日本经济体制脆弱性的主要根源之一。

日本集中生产方式名词解释,大批量生产方式有哪些优缺点(2)

新日本石油

三、电力工业

战后初期,日本电力工业推行的仍然是战时“日本发电托拉斯"的经营体制,即由国家统一经营发电,下设9个分公司,负责具体发电业务。可是当美国的占领政策转变之后,日本经济开始由恢复阶段向高速发展阶段过渡,各个工业部门对电力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使电力更加供不应求。这种供电与用电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反映了战时的日本电力经营体制已无法适应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日本政府于1951年5月根据战后《重新改组电力工业法令》,彻底废除了战时日本发电托拉斯的经营体制,重新改为东京、关西、中部、东北、九州、中国、北陆、北海道、四国等9个电力区,每个电力区各设一家私营电力公司,垄断该地区的电力生产和全部送电、变电事业。

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后,由于电力公司普遍实行了独立经营管理体制,各电力垄断资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都竭尽全力地挖掘各自发电设备的能量,使供电能力不断提高,很快便缓和了用电剧增与供电不足之间的矛盾。到1961年末,日本9个电力公司的水力发电量,由1951年的594.4万千瓦增加到944.2万千瓦,10年间增长了60%;火力发电量也由同时期的286.8万千瓦增加到974.7千瓦,10年间增长了2.4倍。可见,日本电力工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有关日本电力生产的集中情况,参见表2-1。

70年代以后,日本电力资本的生产集中程度又有进一步的发展。1979年日本全国水力发电总量为85·044万千瓦;火力发电总量为434207万千瓦,其中,北海道、东北、东京、中部、北陆、关西、四国、九州、中国九大电力公司,占水力发电总量的68.7%(58418万千瓦)和火力发电总量的68.7%(58418万千瓦)和火力发电总量的69%(299492万千瓦)。同年,东京、中部、关西、中国、四国、九州六大电力公司还占全日本核发电总量(70393万千瓦)的86%(60499万千瓦)。到1982年,上述九大电力公司的发电量占日本水力发电总量(84008万千瓦)的百分之百和火力发电总量(394695万千瓦)的99%(391050万千瓦)。

日本集中生产方式名词解释,大批量生产方式有哪些优缺点(3)

日本电力生产的集中

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出,日本电力资本同其它工业资本相比,其生产集中与垄断程度是比较高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