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成语,来自于越王勾践的故事。原意指说越王勾践战败后每天睡在柴草上,并经常尝尝苦胆的味道,用这个来提醒自己不忘国耻、牢记初心,现在都是用来形容某人自律刻苦,图强发奋。
故事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的经过比较简单,吴越争霸中,夫差年轻有为,为报父仇勤于练兵,大概北方兵士还是要强横一些,在公元494年,率领著名的武将伍子胥,征伐越国,*得越国大败,勾践只剩五千兵甲,眼看吴军可将勾践一网打尽。
紧急关头,越国的名臣文种出了主意,通过向吴王示弱,并重金贿赂吴国权臣伯嚭,保全了越国君臣,为了表示自己的谦卑,也让吴王放心,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去伺候吴王,似乎一代雄主不在,成了寄人篱下的仆从,吴王夫差很满意,也就失去了警惕心。
伍子胥多次劝说夫差斩草除根,夫差听不进去,几年后还放回了勾践。回国的勾践立志雪耻,要用艰苦的环境来时刻提醒自己,就睡在柴火上,枕着兵器,屋里座位上方还悬挂上个苦胆,吃饭都要尝尝,总之是不断提醒自己,大仇还没报。
经过几年休养生息,越国国力逐渐恢复。不过吴国好像也没弱下去,但夫差好大喜功的缺点呈现出来,不甘于只是偏安一隅,也想去中原争争霸。于是连续对齐国用兵,还打得齐国满地找牙。
在公元482年,夫差还亲率精锐到达黄池,跟晋国等会盟,会上倒是热闹,风头强劲,夺得大家尊重,成为盟主。但后院空虚,勾践趁虚而入,大败吴军,还把看家的吴国太子*掉。夫差紧急回撤,但已经于事无补,军心不稳,被勾践击败,只得求和。时移世易,强弱已然转换。
此后数年间,勾践一直没让吴国闲着,屡次交战,均取胜,而夫差没抓住这段时间也来个卧薪尝胆,公元前473年,勾践再次攻打吴国,吴国完全顶不住,最后求和不成,吴王夫差拔剑自*,吴国灭亡。
这里除了夫差和勾践外,还有几个关键人物值得我们说说结局。
伍子胥从楚国逃出,辅佐吴王阖闾大败楚国,还鞭尸仇敌楚平王,出了口恶气。但他接纳了同样叛逃到吴国的老乡伯嚭,埋下祸根。在夫差大败越国后,伍子胥一直劝吴王*掉勾践,而在后来吴王对齐国用兵时又不停劝阻,最终这个老臣被同乡伯嚭所构陷,被逼自*,死时还留下遗言,要人把自己双目挂到吴国都城城墙上,要看着越兵攻入城中。因为死的冤,在夫差兵败自*时,还让人把自己眼睛遮住,说是无脸去见伍子胥。
贪财好色导致灭国的权臣伯嚭,在勾践攻下吴国进入宫殿召唤百官时,史记记载伯嚭也想换个主子继续潇洒,结果被勾践果断*掉,理由是不忠,且贪财。不过在《左传》中确实另一个结果,说伯嚭没死,还接着做了越国的太宰,后面几年,还有记载说鲁国官员去贿赂过他,希望这不是真的。
那个当年出主意让勾践和越国活下去的功臣文种,的确做到了足够高的官职,灭了吴国后继续担任越国丞相,他与勾践在治国路线上产生严重分歧,勾践希望称霸四方,而文种主张修养生息,实际上还是功高震主,被勾践赐死,应了那个“兔死狗烹”的谶言。
范蠡就自在得多,灭吴后急流勇退,隐居做起了商人,而且相当有成就感,号称陶朱公,是巨贾大商的祖师爷,难能可贵的是有了钱就散尽家财,再赚钱再散财,可谓人生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