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作者为啥要选择1943年为歌曲背景,那个年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么?
歌曲背景分析1943年的上海经历了重大政治、社会变革。这一年,上海的公共租界被汪伪政权收回,所以导致部分租界居民逃离上海。同时,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发表,明确台湾将在战后回归中国。
从网上找到的创作背景资料显示,方文山选用一九四三的这个年份,来做为歌词的时代背景,是因为1943年,台湾眷村里有很多老兵,这些老兵因战乱逃难到台湾。但是!这里显然是不对的,时间线对不上。
1943年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台湾还属于日占区。1943年10月至抗日战争胜利还发生了缅北滇西战役与湘西会战。并且,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国的海岸线被日寇尽数夺取,当时国际援华物资也唯有一条“滇缅公路”可以运抵大后方,应该不会有军人身份的中国人通过水路去台湾。
同时,查看台湾眷村的发展主要有四个时期:老眷村时期(1945-1956)、新眷村时期(1957-1980)、旧制眷村改建时期(1980-1997)、新制眷村改建时期(1997至今)。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之后,第一批国军与眷属陆续抵达台湾,简陋眷村开始出现。在所以歌曲的时代背景的选择上有待商榷,难免是作者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
或者简单随性的因为“一九四三”中的“三”,押韵“an”"ang",就随便选了这个年份!再分析歌词泛黄(褪色)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
春联一般是大红色的,一般不会泛黄,而是褪色成粉红,然后逐渐脱落,白纸才会泛黄。
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
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里的)米缸(上)
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
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的味道)
以上都属于为了追求流畅与押韵,省略过度。
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像
爸和妈当年的模样
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
消失的 旧时光 一九四三
在回忆 的路上 时间变好慢
老街坊 小弄堂
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红砖黛瓦)的淡淡的忧伤
武康大楼
上海城区的老弄堂建筑一般会用红砖去点缀装饰,而不是白墙黑瓦!周围的古镇小巷,临水建筑,反而是白墙黛瓦,但有相当一部分木质建筑。所以白墙黑瓦并不能凸显出上海老街建筑的特色。
上海古镇朱家角
消失的 旧时光 一九四三
回头看 的片段 有一些风霜
老唱盘 旧皮箱
装满了明信片的铁盒里藏着一片玫瑰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