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她所有的画像都显示涂抹了大量的白色粉底
“铅白”会和空气中微量的硫化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所以有些古代的名画里,原本白色的地方发黑,就是这个道理。
而将“铅白”投入火中,受热分解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铅的氧化物,用木炭还原,又得到了金属铅。
所以东汉时期的炼金术师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写道:“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意思是变色的“铅白”放火里炼一炼,就得到了铅。
▲魏伯阳炼丹图
我国炼丹第一人葛洪当然也对铅情有独钟,我们在汞的篇章里提到,他曾炼出一种“密陀僧”,这是一种灰色物质,带一些褐黄色。
现在我们知道化学成分是不纯的一氧化铅,在空气中摆放时间过长会变成“铅白”。
葛洪还在他的《抱朴子》中写道:“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
这是他将铅炼成了红色的四氧化三铅,是为“铅丹”,“铅丹”也可以被还原成铅,这就是“白之”。
▲铅丹,你敢吃吗?
除此之外还有“铅霜”,《图经本草》中有“铅霜亦出于铅,其法以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末置醋瓮中密封,经久成霜,亦谓之铅白霜,性极冷。”
这是先将铅氧化成氧化铅,再和醋酸生成醋酸铅,这就是“铅霜”。“铅白”不溶于水,但“铅霜”溶于水,入口有凉甜之感,所以也称为“铅糖”。
上面说的这几种含铅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但我们的古人乐此不疲,前仆后继。
我们能看到,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下,古人看到颜色的变化就以为可以延年益寿,并以身试法,这是需要多么大无畏的精神。
我们今人还要继续发扬“神农尝百草”的精神,那么上一篇里的“金榜”、“银榜”里的大人物真是白死了。
▲铅霜——醋酸铅,古罗马称为“甜铅”
如果说我国的炼丹法师们还只是小规模经营,毒害一些大人物也就罢了,然而欧亚大陆另一头的罗马帝国则是玩真的。
前面我们说过,罗马帝国为了金银而扩张,他们的军队带回了各地的金银财宝,却发现自己的版图里到处都是铅矿——伊比利亚半岛、塞浦路斯、中欧、安纳托利亚、希腊、撒丁岛、英伦三岛。
提炼铅可比炼铜冶铁方便多了,而且还不用担心腐蚀问题,又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这种便宜而耐用的金属很快进入罗马文明的各个角落,药物、棺材、水箱、装饰品、屋顶、钱币、武器,以至于有人将罗马时期称为“铅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