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的《芙蓉镇》不仅获了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还被谢晋导演拍成了电影(刘晓庆、姜文主演),因此知名度比较高。
电影《芙蓉镇》
前段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字数不多,但还是挺震撼的。震撼在于:虽然以往在史书里,在一些文学作品、传记和影视剧里,多次看到过文化大革命的事例,但都是一些宏观视野,知道这段历史的性质,而没有切身的体验,但这部小说,让读者跟着书中的社会底层人物,从头到尾“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打个比方,就好比此前大家都听说过1942有饥荒,但当冯小刚导演把画面拍出来真真切切地呈现到观众面前时,才那样真实地感受到,作为底层人,经历饥荒是个什么感受。我看的前一部小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也是在写文化大革命,两者都是在写人性,但两者的出发点不同,王小波的重点在写人,写那种纯粹的人性,最本能的人性,只不过经历了那个时代;而《芙蓉镇》,就是为了写文化大革命,才写的人,才整出了这么个镇,这么个故事。
古华《芙蓉镇》
有多少人记得那个时代的人经历了些什么?90后、00后、10后都说不清楚,甚至80后也不太了解,就像故事主人公胡玉音,忍受了十多年的斗争,善良怕惹事的丈夫死了,多年辛苦的收入没收干净,忍受了全村人的辱骂,天天被罚扫大街,屈辱中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到头来就是个“弄错了”就解释完了,没人来道歉,没人来赔偿,到头来就是“所有人都没错”就完了,那些受苦受难的被人喊做“牛鬼蛇神”的,他们也没法要求什么道歉和赔偿,把自己最宝贵的人生搭进去了,感谢还有古华这样的作者,记录下了这段历史,能让后来人看看,看那段让人觉得难以理解,让人目瞪口呆、匪夷所思的历史,又是真真切切一代人经历过的历史。同情那个时代的人,庆幸自己生在了好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