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50字,山行的写作背景简单版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04 04:42:10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50字,山行的写作背景简单版(1)

译文:

鸟儿都已经高飞走了,没有了踪迹,天上的最后一朵白云独自飘向远方,也不意愿留下。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在默默的注视着我,怎么看也不够,怎么看也看不厌,看来只有敬亭山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以眼前看到的景写心中之情,通过鸟都飞走完了,连最后一片白云也飘向远,表达孤独之感抒自由之思,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当时李白正在宣城郡(今安徽宣城)游览。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在敬亭山孤独游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历程中孤独跋涉的感慨。

据史*载,李白在长安经历了十年只身漂泊的生活,这让他时常感到孤独。当他在敬亭山独坐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词欣赏

诗中的“众鸟高飞尽”描绘了一幅热闹喧嚣的场景,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极度的孤独感,不仅来自于诗人与社会现实的疏离感,也来自于他对于世俗的淡漠和超脱。

“孤云独去闲”一句,诗人用孤云来象征自己,用“独去闲”来表达自己的自由自在和超然物外。他以孤云为伴,以山为友,不问世事,与世无争,体现了他的无拘无束和恬淡自适。

“相看两不厌”是对诗人与敬亭山之间深厚情感的描绘。敬亭山是诗人的知音,与之相看不厌;诗人也是敬亭山的知音,对它充满了热爱和欣赏。这种相互理解和接纳的情感,是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只有敬亭山”一句,诗人用“只有”强调了他与敬亭山之间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既表达了他对敬亭山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对自由、自然的追求。

在创作手法上,李白运用了拟人、象征等多种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充满了意象和意境。他的诗歌中透出的孤独感、自由感和哲理思考,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启示了人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总的来说,《独坐敬亭山》是李白诗歌中的一则佳作,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它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找自我、在自然中寻求慰藉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以上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经重新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