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5-18 02:22:46

文:宿夜花

好莱坞电影一直在世界范围内的大众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拥有最成熟的工业体系,造就了一系列系统、完善的类型片。类型片在商业市场上的地位无疑来自于对观众心理的完美把控,史诗片《乱世佳人》、爱情片《罗马假日》、黑帮片《教父》等,各种类型片随着他们的受众定位明确、制作纯熟,都成为了耳熟能详的经典。

灾难片”无疑是一个拥有较大影响力的类型,而比之爱情片之于女性、史诗运动题材之于男性观众,“灾难片”几乎是无差别的切中了任何性别、文化、年龄观众的审美心理,因为生命与生存的渴望、死亡与未知的恐惧,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命题

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1)

火烧摩天楼》是“灾难片”中的一个里程碑之作。由20世纪福克斯与华纳公司联合出品,以4883.8万美元的票房取得了1974年的北美票房榜冠军,与《国际机场》、《海神号遇难记》一样同为70年代好莱坞“灾难片”的代表作,电影收获了第47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原创歌曲3项奖。当谈起《火烧摩天楼》的里程碑意义,首先要从它在好莱坞“灾难片”发展轴中的位置说起。

“灾难片”类型的继承与发展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典好莱坞时期,大片厂时代的电影人就已经开始对“灾难片”进行类型探索。这一时期的“灾难片”重点在于还原现实,注重刻画人类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斗争、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人的渺小与无力,以此宣扬保护生态、敬畏自然的主题。例如,1937年的改编自赛珍珠小说的《大地》即是全景式刻画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难”给人带来的饥荒与贫穷,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2)

而70年代的“灾难片”则是受到了同一时期“新好莱坞”浪潮的影响,比起日后好莱坞巨制中密集堆叠的视觉轰炸,更侧重于表现“人性”本身与在灾难发生、降临的过程中形形色色的人的反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给人的心理带来了更深的恐惧与迷惘,而现代文明的外衣之下,贪婪堕落的丑恶与人性的阴暗面仍未曾消失,《火烧摩天楼》恰恰是对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时期的这一普遍心理的直观反映。

令承包商引以为傲的摩天大楼被鼓吹拥有最先进的消防设施,看似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却面临着大火焚烧的厄运;道貌岸然的名流宾客、贪得无厌的建造者,在无视科学规律、践踏原则、背叛底线的同时,最终不得不面临科技的惩罚。而最终通过炸毁水管扑灭大火,也意味着一种自我毁灭。这其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运用智慧与理性发展科技造福人类服务生活的同时,应该以敬畏自然、尊重科技、关怀生命为出发点,而贪婪、虚荣、无视规律最终的结局只有自我毁灭。

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3)

由于“灾难”总是与人类的“恐惧”情绪紧密相连,“灾难片”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它通常与惊悚、动作、冒险等元素复合,197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大白鲨》即是“怪兽灾难片”风潮的产物,与日本的怪物电影“哥斯拉系列”相似,此类电影都是利用人类对未知生物的好奇与恐惧,通过怪物造型上的想象力制造动物灾难中的惊悚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灾难的承受能力与解决效率已大大提高。因此,好莱坞的科幻片应运而生,地球之外的太空世界的神秘色彩与未知物种的想象,决定了现代灾难片时常与科幻片的结合。例如,新千年广为人知的科幻灾难片《后天》、《2012》、《地心引力》等。

当然,在这里简述“灾难片”的发展除却说明《火烧摩天楼》在纵向发展中的里程碑意义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从这些不同类型的“灾难片”中分析其中的核心元素——人内心的恐惧。而在生存意志的驱使下,人类通过群体协作共同拯救生命的过程中所凸显出的人性,正是“灾难片”历久不衰震撼人心的关键

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