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5-18 02:22:46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同样特色鲜明,凭借《雌雄大盗》、《唐人街》广为人知的费·唐纳薇饰演的杂志编辑是个现代都市的独立女性,对待火灾她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勇敢气魄与稳定心理;贵妇穆勒太太则是一种传统的温文尔雅,是母性的象征。介于篇幅所限,所引发的现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的精神性格对比,现代人的婚恋观、事业爱情观,仅仅作为一种延伸思考,没有纳入影片的主要探索方向。

生命关怀与自我反思

“灾难片”最震撼人的地方莫过于其中的生命意识与关怀,在“自我拯救”、“拯救他人”与“被拯救”之中,唤起对生命的敬畏。任何“灾难片”都会出现一位或几位英雄形象,当然这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个人英雄主义”模式的传统,而是该引发对这种现象的叩问:而单靠几个英雄便可以拯救世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影片没过分夸大英雄的作用。《火烧摩天楼》中,两位“救火英雄”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仍旧有大量的人于无法预知的意外、不可控的灾势中死亡,但两位正面角色所传达出的一种值得思索的价值取向。

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9)

影片中的两位男主角,饰演消防队长的史蒂夫·麦奎因与建筑师的保罗·纽曼分别以《巴比龙》与《骗中骗》在前一年取得了非常出色的票房成绩,而纵观他们演艺生涯的银幕形象,无不是主流商业类型片的男主角典范。尽管两位演员本身气质类型不尽相同,但他们强壮的外形、矫健的身姿、敏捷的身手,都使得他们深受大众的喜爱。他们塑造的银幕英雄,或是英勇无畏、坚韧不拔,或是机敏灵活、气魄不凡,都是一种正向价值的化身——勇敢、公正、坚毅、不屈

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10)

与工程师的羸弱怯懦、商人权贵的胆小无能贪生怕死形成对比的是,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张扬的阳刚之气、强大的搏斗技能、热衷于户外探险。从动作冒险片(例如《夺宝奇兵系列》)于世界范围内的长期流行可以看出,崇尚阳刚与力量之美并不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复古主义,而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发展中那种最原始生命力与生存意志的赞美——无论现代文明进阶到何种程度,在掌握现代技术、发展当代科学的同时保持强健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勇于担当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魄,而这种力量正是支持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

影片的另一重思考是对自我生存境况的反思。当灾难来临,影片中试图自救的角色无疑都是“飞蛾扑火”般的徒劳无功,这反映的是普遍性的自救知识匮乏。这又更深刻地解释了群众的“侥幸心理”,日常生活中总是对灾难演练抱以无所谓的态度,而当灾难降临,却无力挣脱解救自己的命运。

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11)

而更深刻的一层在于,意识到生命可能即将终结,人类才会真正直视反思自己的人生。当骗子对心爱的人坦诚相见,忏悔了自己因自卑而掩饰的身份,他换来了对方的理解与鼓励;名流贵妇濒临死亡才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关爱太少;平日里光鲜亮丽的中产夫妇揭破了彼此冷漠疏离、缺乏真正的爱慕的事实。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正是对反思中对自我认知的重塑

反讽主义的主题思想

因为类型片的受众需要面对不同知识层次、审美需求的全体观众,因此也会时常采取一种介于“上扬结局”(积极乐观、理想化)“低落结局”(悲观批判、犬儒主义)之间的故事模式。此类影片的调性通常具有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与多义性,在赞美与批判人性的同时,既不盲目宣扬一种浮夸的乐观情绪,也不沦入一种病态的消极与颓丧,予以观众更多思考空间,《火烧摩天楼》即是此种类型的代表。

美国电影火烧摩天楼结局,1974美国电影 火烧摩天楼 解说(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