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护国寺来碗豆汁儿转边儿喝
千万别跟服务员要勺儿
有个老套的段子,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老北京,就是把他按倒了强灌一碗豆汁儿,如果这人站起来骂街,那就有待考证;如果这人站起来问,“还有焦圈儿吗?”那就是老北京无疑。
护国寺,原本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如今护国寺附近,成了北京有名的传统小吃街。
豆汁儿这事,原本是北京穷人的吃食,据传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豆汁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若是路过护国寺,不妨去来碗豆汁儿尝尝。
对了,假懂的人只知道焦圈儿蘸豆汁儿,真懂的人得豆汁儿碗转边儿喝——千万别跟跟服务员要勺儿,外行了。
美食导航:西城区护国寺街
去门框胡同
排队吃一回正经的“爆肚冯”
“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这是老北京谚语中的热闹之地。
今天的门框胡同颇不起眼,房屋低矮破旧灰头土脸。而如果在这灰头土脸的胡同儿里看到有人排长队——那估计就是冲着爆肚冯去的。
爆肚,这个“肚”不能念四声,而要念三声加儿化音——爆肚儿。
爆肚儿也是老北京穷人之乐,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若是正立秋,不如去排队吃一回爆肚冯——从光绪年间闻名,咬一口而知天下秋。
美食导航:西城区廊房二条56号(门框胡同附近)
去西四包子铺
排一回“网红包子”
这是一份关于老西城的记忆。
“西四包子铺”最早开业于清末民初,老板曾是晚清御厨,算起来已有百年历史了。
民国以后,御厨由于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就在西四十字路口开了一家包子铺。
百年来,西四包子铺大概是北京“长得最丑却最好吃”的包子——薄薄的包子皮浸满了汁水,常年只卖猪肉大葱一种馅儿,每人限量半斤,多了不卖,但依然挡不住每天食客们的热情——每天九点半发号,九点钟食客们就排起大队,想吃一次包子至少要等1个小时。
但当你拿到包子一口咬下去,会治愈你所有的坏情绪——确实好吃,1小时等得值啊!
美食导航:西城区西四北大街236号
去牛街北口儿
排队吃一回老北京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