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这座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的一条街道,因为回族聚居而闻名。
其实牛街原名叫“榴街”,原本是一片石榴园,由于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牛”、“榴”谐音,于是人们干脆改称“榴街”为“牛街”了。
而牛街最老号儿的清真涮锅,就是聚宝源了——地道的手切鲜羊肉,久煮不老,吃起来很嫩,没有膻味;麻酱香而不腻;糖蒜也够味儿。
店里总是人山人海,外卖窗口也经常排大队。
若是恰逢秋凉,不如去牛街北口儿,排队吃一回地道的老北京铜锅涮肉,吃锅子就奔这儿!
美食导航:西城区牛街5-2号
去鼓楼
吃一回正经的“姚记炒肝”
“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
何为炒肝儿?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用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而鼓楼一拐弯儿,这家门脸不大甚至装修有点旧的小店,不仅每天的本地食客们前来排大队,美国总统拜登也曾来此。
如果再配上炸灌肠、豌豆黄、炸咯吱、卤煮等老北京小吃,嚯!那一瞬间,似乎自己的舌尖富有四方,犹如帝王。
美食导航:东城区鼓楼东大街311号
去前门“都一处”
烧麦就着炸三角咬一口,爽!
清乾隆三年(1738),一个姓王的山西人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搭了一席棚小酒店,这就是都一处的前身。
到了同治年间,都一处增添了烧麦,由于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好,一举闻名。
但真正懂行的人除了烧卖还必点炸三角——都一处历史上经营的第一个菜品。
炸三角乍看上去很平常,像油炸过的小汤包,但老食客们都知道,哪怕寻遍北京城,也只此一家。
在老年间,天桥一带各个戏馆一散场,都一处立即满座,其热闹场面与今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食导航:东城区前门大街38号
去景阳胡同
喝一回溥仪爱喝的双皮奶
景阳胡同在南锣鼓巷附近,元代属昭回坊,明代属靖恭坊,称宣家井胡同,清代属镶黄旗,称井儿胡同,民国后沿用,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景阳胡同。
双皮奶最初并非北京小吃,它原是一道粤式甜品,清朝时起源自顺德,用水牛奶做原料,由于末代皇帝溥仪的欣赏,在北京逐渐流传开来。
如今的景阳胡同,东段依然保留着高大槐树,青灰色黏土砖以及抹灰墙面的平房,给人心安的宁静。
来胡同儿里的小店,要一杯双皮奶,甜在嘴里,梦在心里。
美食导航:东城区景阳胡同
去簋街
蹲小板凳啃麻小儿,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