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刘寄奴”的基本信息
“刘寄奴”是菊科蒿属奇蒿系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正式中名叫奇蒿,出自《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别名在《唐·新修本草,中药俗称》中记载为刘寄奴;在《日华子本草》中记载为金寄奴;在《通志》中记载为乌藤菜;在《台湾植物志》中记载为珍珠菜;在湖北、江西等地叫南刘寄奴;在江苏叫六月霜、九里光等;在上海叫化食丹;在江西叫六月雪、白花尾等;在福建叫苦婆菜;在湖南叫翻白花草等等。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河南一线以南各地,通常生长于低海拔林边、路旁、沟旁、河岸边、灌丛及荒草地。
刘寄奴的外形特点:一是多年生草本,茎干单生,偶尔双生或几根生,高度在一公尺左右,茎干有纵棱,表面褐色,上半部分叉,枝弯曲,通常斜展。二是叶互生,叶质纸质,表面绿色,背面黄绿色,起初有蛛丝状绵毛;茎下部叶卵形或长卵形,不分裂或先端有少数浅裂,叶边有细锯齿,叶柄长三毫米左右;茎中部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边有细锯齿;茎上部叶和苞片叶比较小,无柄。
三是头状花序长圆形或卵形,在分枝上部排成穗状花序,花冠管状,白色;
瘦果倒卵形。六月到十一月结果。
主要用途:全草含有挥发油,其成分是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等,全草药用,东南各省称为“刘寄奴”或“南刘寄奴”,具有活血、通经、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消食等功效,在民间常用于治疗肠胃病、妇科疾病。一些地方把嫩叶代茶泡引有清凉解热作用。
二,多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第一,出自人名:据《南史·宋本纪》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叫刘寄奴。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遇到一条巨蛇,用弓箭射中蛇头,巨蛇负伤逃窜;第二天他又上山,在远处传来捣药声,只看到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刘寄奴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童子说:“我王被寄奴蛇伤,故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刘寄奴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门捉拿你们。”童子弃药逃跑,刘寄奴便将草药拿回,用此药治病,确有奇效。后来刘寄奴带兵打仗,凡遇枪箭伤处,用此药治疗,好看就好,士兵们都不知道药名,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一直流传到现在。
第二,出自外形特征:它的叶片背面起初有蛛丝状绵毛,比较特殊,故名“奇蒿”;由于它的花序排列成穗状,花朵白色,并且六月以后开花,故有“六月雪”、“六月霜”、“白花尾”等名称。
由于它的花朵在花序轴上密集排列,颜色白色似珍珠,就有“珍珠菜”、“九里光”等名字。
第三,出自功效:由于它具有消食作用,就有“化食丹”的名称了。其叶可代茶饮用,故名“苦婆菜”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贵州等地把菊科蒿属植物南艾蒿也叫刘寄奴。还有菊科羽叶菊属植物叫台湾刘寄奴。
(图片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