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汤包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早在北宋市场上已有售卖,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京城72家正店之一的“王楼”,制售的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京城第一”。北宋之后,灌汤包子在开封流传下来。 20世纪20年代,名厨黄继善创办“第一点心馆”,主营灌汤包子。30年代,他适应市场需求,对包子的制作方式加以创新。
灌汤包就是一种包子,但里面却是有汤的。这又是何原因?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不捅不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用某种工具把汤灌进包子里去的。不是的,这汤汁本来就在馅里面,只不过是在包之前把“皮冻”放在馅中,包好以后经笼屉上火一蒸,皮冻化开而不漏。灌汤包讲究汤不能漏,包子又要不粘笼屉,这全看制作者的手艺了。
01灌汤包制作方法
在做灌汤包之前我们需要自己动手做“皮冻”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不过为了吃上一口正宗的灌汤包,费时间也值了。首先选用300克猪皮去除油脂和毛根,加葱姜料酒焯一下水清洗干净放入压力锅,锅内加入900克开水压上1个小时。猪皮和水的比例1:3,猪皮压好之后装到容器放凉至少5个小时以上凝固成皮冻备用(如果嫌制作皮冻麻烦太浪费时间,可以提前一天制作)。
接着开始准备:猪梅肉500克、面粉600克、皮冻400克、虾仁200克、食盐20克、料酒20克、酱油50克、大葱一颗、姜一块。食材准备完毕首先要和面,取适量干面粉,用开水边倒边搅和,目测盆中的一半面已经烫过即可。将烫过的面与剩余的干面粉揉成面团静置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