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紫甘蓝王刚,紫甘蓝凉拌的做法孙小厨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11-29 02:58:48

凉拌紫甘蓝王刚,紫甘蓝凉拌的做法孙小厨(9)

厨师苏启胜是识菌高手,家常菜和定制餐饮他同样擅长


野生菌的鲜与香

“怎么才来!”但凡让云南人听见你嘴里冒出个“菌”字,他们准得怪你。“今年的菌季都过了,市场里只有干货。干货嘛,有什么好吃的,明年再来吧!”

吃素但是没菌子,吃素的人听了估计要哭的。虽说素食模仿肉味很难,但菌子本身鲜中带点韧性的口感能让人产生一种愉快的感受,我猜脑科学家如果做一项研究,没准会发现吃菌和吃肉时大脑的兴奋感是类似的。在仿荤菜里,东部地区常见的菌种是仿肉的好材料。即便就拿一盘炒好的新鲜野生菌,直接跟肉来比,在很多人眼里,那情景就像梅兰芳扮上唱《霸王别姬》,可能会比杨玉环本人更受欢迎,甚至会有不少人说,我们想看的不是贵妃,我们想看的就是梅先生的身段。

刚去昆明的第一顿,在翠府餐厅吃了干巴菌炒饭和干巴菌天妇罗。深色的干巴菌撕得很碎,散落在炒米饭中间非常不起眼,但一进嘴就觉得很香。我时时刻刻都想拿来跟肉比较,如果换成了肉丝炒饭又如何?念头一闪,还是觉得不比的好。肉多没意思,干巴菌嚼起来“噌噌噌”摩擦着牙齿,很有筋骨,同时还散发着香气,就更加有趣了。一勺米饭进嘴,不知道它们究竟藏在了哪里,有种不期而遇的惊喜感。

主厨卢兆乐说,因为干巴菌香气太好,他决定用天妇罗的方法炸,这样可以排除任何干扰,只一心一意让人品尝它的鲜美。在三四十年前的筒子楼年代,一户人家炒干巴菌,香味是能迅速传遍全楼的。干巴菌天妇罗只加了一些盐,当你的牙齿击穿面糊,碰到干巴菌的时候,嚼劲真是好,用欲罢不能来形容特别贴切,就是一口接一口吃得停不下来。

干巴菌的生长期较长,从菌子冒出地面开始,大概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进入成熟期。通过冰鲜的技术,我们在12月份得以有零星的机会吃到半新鲜的干巴菌。现在云南一些地方的林场加强了管理水平,既明白无序乱采,东西不值钱的道理,也了解了植被覆盖的合理密度,野生菌的品质会变得越来越好。云南虽然各处都有干巴菌的身影,但公认最好的产区在滇中地区,这里的干巴菌香气最足。干巴菌与松树共生,滇中哀牢山北气候干燥,当地的云南松每年仅春季抽薹一次,地下的根系与干巴菌的菌丝体相互哺喂,一起缓慢地生长着,于是香气积累会更足。

干巴菌是滇中一带最受推崇的菌种,每年在昆明市场上价格最高的一般都是它。但这么好的东西在外地却名声不响,敢于胡乱说,坏就坏在这名字上了,因为有点类似云南少数民族制作的肉干,于是人们就给它取了一个像牛干巴表弟一样的名字。“名字起得太土,缺乏美感。”他举了云南人起名的例子,把我乐坏了,说有种当地最通俗的菌子,云南人起了个一言难尽的名字,“扫把菌”,“名字难听到连本地人都不好意思向外推销”。后来他拿着图片去给外地朋友看,没想到获得好评如潮。“别人都留言说,这像‘山野中的珊瑚’‘高山上的精灵’。”最后他把名字放出来,那感觉就像上海写字楼里的Linda和Michael,过年回老家变成了翠花和二狗子。

我倒不觉得是名字坏了事。其实通俗的名字体现了一种自信,云南的食材好,当然不用靠名字来包装,你看那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子女,很多名字起得就很随意。干巴菌的问题是不像松茸那样好处理。它的样子像一朵退了色的珊瑚,但并不颓败,像入秋后干掉的莲蓬,或者冬天掉落的松塔,看上去韵味独具。不过它样子虽美,但是蜿蜿蜒蜒的形状却容易携带松毛、腐草和泥土,外地的厨师拿回去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清洗,于是它的价格就更高了,我问了当地一家经营多年的野生菌半成品加工厂,今年是野生菌的小年,处理后的干巴菌应季价是每斤1000元。

还是聊点让人心情舒畅的吧。

要说物美价廉、多年来一直深受云南人民喜爱的野生菌,排第一的一定是牛肝菌了。云南可食用的野生菌品种超过800种,市场上常见的菌种,除了名声在外的鸡枞、松茸、松露、虎掌菌,本地人从春末的羊肚菌开始,经历青头菌、铜绿菌、鸡油菌、珊瑚菌、奶浆菌、干巴菌等等一直吃到10月份的谷熟菌,这一年的野生菌季基本就到尾声了,只剩松露要等到冬天。在这里面,可食用的牛肝菌种类是最多的,在牛肝菌门类下,最多的品种又是见手青,至少可分为粉、黄、红、紫、黑五种颜色,包括其他品种,如很受欢迎的白色牛肝菌,总共加起来占了100多种。

凉拌紫甘蓝王刚,紫甘蓝凉拌的做法孙小厨(10)

鸡枞


凉拌紫甘蓝王刚,紫甘蓝凉拌的做法孙小厨(11)

粉见手青


见手青是让云南人又爱又恨的名字,因为它是一种条件食用菌,如果烹调处理不好,会中毒。云南每年都有至少几十例中毒的事故发生,中毒身亡的悲剧每年也都会上演,有一种说法是,每一个云南人都认识至少一个吃菌中过毒的朋友,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了见手青的毒。

仔细想想见手青这名字,就有一种江湖绝命散的即视感。见手青,顾名思义,手一旦碰上去,一分钟内菌体就会氧化成青紫色,不过一旦烹调开始,青色就消失了,仿佛是毒素已被驱散。中毒的症状也挺吓人,本地人用手比画着天旋地转,说会产生幻觉,有无数小矮人在眼前飞来飞去。于是昆明话里有句“吃着菌啦”,多数情况下都有挑衅的意味,相当于骂人“吃错药了”,不过云南人大多和善,听上去玩笑而已。

见手青如此危险,但云南人仍对它趋之若鹜,尤其是黄色的见手青,又叫黄牛肝,最常见也最受欢迎。云南人烹野生菌最好的办法就是爆炒,加把辣子。如果是牛肝菌里的见手青系列,炒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了,只有彻底熟透才能去毒。如果能像餐厅里有口大油锅,最好是把见手青厚切后先过一遍油,让菌的香味包裹在油里,接着再彻彻底底地炒熟,尤其别忘了锅铲背面沾着的菌片,有些人就是因为粘在背后没留意,最后不加区分地盛在盘里,不幸中了毒。吃见手青一定小心小心再小心,即便是这一顿炒熟了,如果没吃完留到下一顿,再吃之前也不能马虎,必须回锅重新炒透,微波炉热热可不行,有人就曾因此中过招。真是一关一关的难过,但依然无法抵挡人们爱吃见手青的热情。

炒菌子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一定加蒜片,云南人认为它有解毒的功能。云南人可能也是被菌子的毒吓怕了,任何生吃的植物都要放蒜。在建水吃草芽的那间和院酒店,厨师一边把蒜片推进凉拌草芽里,一边告诫我,无论生吃什么蔬菜都要放蒜,“如果蒜片颜色变了,那就说明菜里有毒”。我问他,难道吃西红柿也要放蒜吗?“严格意义上说,西红柿不算蔬菜,算水果。你看,凉拌黄瓜是不是要放蒜?”

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见手青到底有多美味,这种冒死吃的精神可以跟日本人吃河豚相媲美了。于是去找昆明洲际酒店香稻轩中餐厅主厨王刚,他是做传统云南菜的高手,也是省内有名的“厨二代”,他的父亲王黔生是著名的滇菜特级大师,这让他从小在家吃的就比别人更精细些,但大师在家里做菌子,也无外乎是“青椒、蒜片炒菌子,一定用动物油脂来炒,菌子吸了油脂会更加美味”。

凉拌紫甘蓝王刚,紫甘蓝凉拌的做法孙小厨(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