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虾用什么做的,大虾有几种做的方法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12-19 20:03:50

家家户户的桌子上都要庆祝一番,许多菜品就成了我们恩恩爱爱的一个象征。

虽然每一家年夜饭的菜品都不一样,但有一种菜却出现在几乎各大年夜饭餐桌上,而这种菜就是大虾!

大虾不仅有着红红的颜色,极好看,而且它肥美的肉质味道鲜美!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两款既营养又好吃的大虾做法,让你在聚餐场合也不再尴尬,拥有一手绝活。

“白灼虾”

大虾有很多做法,为什么用“白灼虾”来作为第一种呢?

因为“白灼虾”有利于保持大虾的原汁原味,一般在餐桌上出现时,很多人都会先吃这一道菜!

海鲜通常蒸煮后再添加调味,都比直接放调料更能保持原汁原味,海鲜的鲜甜味更浓。

而使用“白灼虾”的方法也是一种致敬海鲜的烹饪方式,它能将海鲜真正的新鲜、鲜美和海味体现出来。

除此之外,在餐桌上摆放“白灼虾”这道菜,也可以使整个餐桌不至于太过单调,还可以提高食欲。

大虾用什么做的,大虾有几种做的方法(1)

特别是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大量的新鲜海产上市。

尤其是大虾,味道更是好的不行。

那么怎样吃大虾才能保证其肉质肥嫩又Q弹呢?

我来告诉你们:

首先在购买的时候就要挑选活虾,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新鲜度。

1.准备配料

1.1 要做“白灼虾”,我们必须先把配料准备齐全才行:

1.2 材料:

1.2.1 大虾;

1.2.2 洋葱;

1.2.3 大葱;

1.2.4生姜;

1.2.5 香葱;

1.2.6 香菜;

1.2.7 蒸鱼豉油;

1.2.8 料酒;

1.3 做法步骤:

1.3.1 第一步:处理大虾。

将大虾用清水冲洗干净,把大虾肚子上灰色污垢剁掉,然后用刀划一刀,挑出大虾的虾线。

2.制作“白灼虾”

接下来就要制作“白灼虾”了:

2.1 将锅烧热倒入没过料的清水,加入洋葱、大葱、生姜,将锅盖盖住。

水开后加入适量的盐和料酒(防止海鲜腥味),再加入大虾焯水,水开后焯水一分钟左右就能捞出来。

2.2 与此同时,我们准备配好的香葱、香菜和姜葱调料品,将它们混合放入碗中,然后加入蒸鱼豉油和白糖,搅拌均匀,这样一碟超美味的料汁就做好了。

最后,我们就可以将焯水好的大虾放在盘子上,然后搭配料汁一起享用啦!

吃的时候只要再蘸一点汁超香,所以呢,这就是“白灼虾”的做法!

那么吃了这么好吃的肉,是不是还想要点别的口味?

大虾用什么做的,大虾有几种做的方法(2)

“椒盐虾”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第二个大虾的做法“椒盐虾”。

“椒盐虾”就是大虾用盐和椒粉进行麻辣调味的一种做法,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大虾用什么做的,大虾有几种做的方法(3)

1.准备配料

同样的,我们得先将配料准备齐全:

1.1 材料:

1.1.1 大虾;

1.1.2 食盐;

1.1.3 生抽;

1.1.4 鸡精;

1.1.5 丁香和香叶;

1.2 鸡精、盐、花椒、干辣椒一起放入锅中炒香(这个步骤叫做自制椒盐)。

再将其用刀碾碎放入碗中,大致调料品准备齐全。

2.制作“椒盐虾”

那么如何制作“椒盐虾”呢?

2.1 首先大虾用清水清洗干净了后,用剪刀剪断大虾的须须,用刀划一刀挑出大虾的虾线,不然影响口感。

2.2 接下来可以往大碗里放一些生抽、食盐、鸡精,将洗干净的大虾放进去腌制15分钟左右,而后就可以准备油了。

锅中加油,用手试一下油温,如果发现油能慢慢冒出火星,也就是说油温差不多要五成热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放入腌好的大虾炸制了。

炸制过程中注意翻面,以保证每一面都受热均匀,炒个面,然后加入香葱、姜、蒜爆炒,再加入干辣椒。

温控要准确,如果油温过高,那么大虾会吸油,影响口感;反之过低又炸不酥脆。

大虾用什么做的,大虾有几种做的方法(4)

所以油温控制在五成热最好,最后将其炸制出锅,放入碗中,然后撒一些自己熬好的椒盐,就可以享用了!

两种做法的做法都是比较简单易学的,而且都很适合在春节期间跟家里人聚餐吃。

“白灼虾”和“椒盐虾”的区别。

这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不同主要是体现在两种做法的口味上。

实际上,“白灼虾”和“椒盐虾”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太多不同,只是在蒸制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不同的调味品而已,但是这样也保留了大海鲜一些原始的风味。

大虾用什么做的,大虾有几种做的方法(5)

两种做法都有它们好吃的地方,而我更喜欢“白灼虾”这种方法,因为这样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新鲜度和美味,而且它还有一种让人更加放心和安全的感觉。

所以根据自己家庭成员们的口味选择一种就好。

所以快来试一下这两种美味的做法吧,我教给你的保证你每次都能光盘!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