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淡水渔业资源中,鲢鱼可以说是水产养殖领域里最为常见的一个经济鱼种了。作为四大家鱼之一,我想大多数人也并不陌生,对于钓鱼人来说,鲢鱼也是“出场率”极高的目标鱼种之一,有些钓友就专门喜欢钓获这类鱼,由此可见其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不光如此,在调节和治理水质等方面,鲢鱼和鳙鱼都功不可没,它们终生以滤食水表的浮游动、植物为生,同时对改善“水华”的现象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而作为百姓餐桌上食用的经济鱼种,鲢鱼本身又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搭配出来的菜谱花样众多,可以红烧鲢鱼,也可以清蒸,还可以炖豆腐等等,都是“廉价”的家常美味。
在农村,可能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遗留下来了一条老观念,认为吃鲢鱼就一定要吃大的、而且越大才越好吃。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来探讨一番。
了解鲢鱼的生长极限其实,相比于鲫鱼,鲢鱼算是比较大个体的鱼种了。市面上一年养殖期出来的鲢鱼基本上在3~5斤左右。而在查干湖冬捕节上,出水的鲢鱼基本都是10斤以上,最大的甚至重达60公斤,“头鱼”更是拍卖到了天价的级别(据了解,2020年中国查干湖第19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上,当天举行的传统拍卖环节,“头鱼”竟拍出2999999元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