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陈雨桐就钻进枸杞林。油亮的黑枸杞挂满枝头,在头灯光晕中泛着紫黑色光泽。"晨露未散时采摘,花青素含量最高。"她戴着露指手套的双手在枝桠间翻飞,腰间的竹篓很快隆起小山。
四年前的这个季节,这个中科院植物学博士还在实验室分析数据。导师拿着她的SCI论文感叹:"你这篇枸杞多糖提取的研究,够评副高了。"她却盯着家乡传来自家枸杞滞销的视频——每斤8元还没人收。
连夜赶回宁夏老家时,望着戈壁滩上成片倒伏的枸杞树,她作了个让全家震惊的决定:放弃留京落户,承包500亩荒地种黑枸杞。
"村里老人说我糟蹋了博士文凭。"陈雨桐蹲在龟裂的盐碱地上,抓起一把泛白的土,"老品种枸杞亩产不到300斤,黑枸杞花青素含量高10倍,在上海能卖到300元/斤。"
她抵押了北京父母的房产,凑出200万启动资金。第一年从青海引进的种苗,碰上沙尘暴死伤过半。村民蹲在地头嚼着馍:"女娃娃搞农业,迟早赔得哭鼻子。"她却泡在实验田,调试滴灌系统到深夜。
转机出现在第三年。她研发出盐碱地改良剂,配合光伏滴灌技术,亩产从80斤猛增到600斤。去年双十一,她直播讲解黑枸杞养生功效,2万单库存3分钟抢空。
"现在每天发货500斤,深圳高端超市给到280元/斤。"曾经的质疑者马大爷如今在分拣车间把关质量,"我家20亩地流转给基地,年底分红12万,儿子在冷链车队开车月入8000。"
在县政府扶持下,陈雨桐建起产学研基地。48户社员种植面积达3000亩,配套的冻干生产线能将附加值提升5倍。今年"618",她们推出的黑枸杞原浆礼盒登上养生类目Top3。
农科院专家给我们算账:传统枸杞亩收益约2400元,黑枸杞亩产600斤,按均价150元计算,扣除成本后净收益超6万元。更难得的是,基地吸引27名青年返乡,带火农家乐和电商直播。
暮色四合时,陈雨桐的手机响起——某药企要订10吨黑枸杞多糖原料。"深加工才是出路,我们正在研发口服液。"她指着在建的研发中心,"明年这里要产出西北首个黑枸杞保健品牌。"
晚风吹动枸杞林沙沙作响,远处光伏板在夕阳下泛着蓝光。陈雨桐的故事,正让这个曾要整体搬迁的空心村,焕发出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