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美食蒸粉鸡
韩光
去年安徽电视台来临泉做美食大搜查节目,我有幸作为特邀嘉宾,面对镜头对地方小吃布袋馍、老梁混沌、迎仙板鸡等作了介绍,因为节目时长要求及小吃品种丰富的原因,竟然漏掉了一种独具特色民间美食,不免让人有遗珠之憾。
皖西北属于淮北平原,盛产大红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经济的时日里,大红芋成为众多农民的救命粮,这话毫不为过。当时有句民谣:清早拉,上午拉,晚上不拉红芋茶。红芋茶,不是什么茶,而是清水煮红芋,是解渴又挡饿的一顿饭。
当地农民在与红芋天天为伍的日子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原本稀松平常的红芋,别出心裁地花样翻新,临泉蒸粉鸡就是典型的代表。
蒸粉鸡用的红芋淀粉,是将块状的红芋洗干净后,放在凸凹不平的铁皮拉子上,反复推拉成细碎的粉末,用手握团挤压,手里的粉渣可以蒸菜,可以做馍,而挤出的淀粉可做蒸粉鸡。
首先,将铁锅洗刷干净,点火,用猪油擦锅,将葱、姜等材料在热锅里滋啦啦炸开,再将红芋淀粉搅成稀粥状,放在锅里文火慢烧。同时,在上面要用锅铲不停地翻抄,以免沉底。随着热气的蒸发,锅里的面浆越炒越稠,待水分大部蒸发,直至成为一个七成熟的软面团。
接下来将面团铲出,刷锅添水,蒸馍的篦子上面摊馏布,再将面团放在篦子上,用手掌压,因为粘且烫,早备好凉水随时湿手,至一满篦子,盖上锅,大火猛烧。冒大气十分钟左右,为防止过厚而蒸不透,掀开锅盖用两根筷子同时在面堆上扎眼儿,盖锅再烧上一会儿,捂上一刻钟,就可以出锅了。
一股香气扑来,哇!那句丢料的话在这咱就不说啦。嘴馋的早已按耐不住,用锅铲切出一块,用两根筷子一扎放在嘴里,热乎乎、滑溜溜、香喷喷,那物既劲拽又爽口,既解馋又果腹,让人大快朵颐,好不快哉!
蒸粉鸡可以用手掰着吃,可以炒着、熘着、煎着、煮着吃,可以下在汤锅熬着当菜当饭吃,反正怎样吃都好吃。我记得早些年,大妹妹就叫蒸粉鸡为肉馍。逢年过节穷的富的都要蒸上一锅子粉鸡,来了客人就不愁没有饭做啦。
蒸粉鸡别说是在那个年代里堪称美食,即使在鱼肉都不稀罕上桌的当今,我家里还时常蒸上一锅粉鸡,当然还有加上肉丁什么的,那既是对当年清苦味蕾的回味,也算是调剂、改善一下过于油腻的生活吧。
说了半天,有人不仅会问,说来说去怎么就没有鸡呢?
实则是一道素食,却能吃出鸡肉的味道,这,就是临泉美食蒸粉鸡的魅力所在。
蒸粉鸡而没有鸡,大概是百姓对美好生活过于的渴望与向往,在说笑时讨个口风,不是吃不起肉,大肥肉哪有俺们这蒸粉鸡好吃呢!
临泉县地处皖西北边缘,属于中原文化和淮河文化交汇地带,多元的地域文化,成就了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故呈现出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临泉蒸粉鸡,则是一道可遇而不可求的民间美食。
要想品尝蒸粉鸡,请到古沈故事饭店来!
2020-7-1
作者简介:韩光,中国作协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临泉县作协名誉主席,曾出版小说散文传记文学《吕霞光传》、《野艾蒿》、《最美乡村教师任影》等十余部。散文小小说曾获国家、省级奖励,两篇入编中学语文教辅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