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的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不高,农村尤其如此,那时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一些农村的偏远山区,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那时的农民为了方便自己的农耕生活,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先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明制作了很多的生活工具和器具。
这些工具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大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劳作方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以前的那些工具器具都无法满足现在的形势,因此,被淘汰掉了,成了老物件,大部分的人都把这些老物件给丢弃了,很多都只能在博物馆才能看到了,让我们来回味一下,80年代农村的生活场景,这10种老物件,看你家还有吗?你又能认识几种?
第一种老物件:马灯马灯,是一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因此而得名。
这种带有防风装置的灯,一般在一些富裕的家里才有,而普通的农村家里都是煤油灯,看下图就是农村家里自制的简易的煤油灯。
一个小小的瓶子,里面装点煤油,瓶盖打个孔穿一个灯芯,就是煤油灯了。是不是特别的简单呀,但是这种灯不方便移动,有风就会熄灭。
80年代的农村孩子读书写字就是在这种煤油灯下完成的。70-80后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
第二种老物件:水井辘轳[拼音][lù lu]这种工具一般在北方地区比较流行,它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
现在也是被淘汰掉了,进了博物馆,成了古董了。而在南方流行手摇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