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笔下的"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写出这座古城的神秘与厚重。当晨雾漫过广济桥,街巷里升腾的烟火气中,老阿嬷的竹匾里,红桃粿像待嫁新娘般娇艳,油锅里的春饼正说着"滋滋"的情话。"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居士若是到过潮州,定要把这诗句献给韩江边的炊烟。韩江边的竹匾晒着萝卜干,阿公的茶盘上永远少不了一碟菜脯。潮州人的吃食智慧,全藏在灶台边的老手艺里。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10道潮州名小吃,都是潮州人的“心头爱”,这10种古早味没网红店的精致摆盘,却是阿公下酒、学生放学、游子思乡时最惦记的实在滋味。2025年,到潮州旅游可别忘记吃哦!
第一味:潮州蚝烙
你可知为何潮州人管生蚝叫"海底牛奶"?在牌坊街转角的老字号,师傅的铁铲正与平底锅合奏交响。番薯粉调浆,珠蚝要选指甲盖大小的才鲜嫩。平底锅淋猪油,粉浆倒下去“滋啦”一声,边缘煎出焦脆边,中心保留半透明嫩滑。老师傅说秘诀在“三翻九转”,翻面三次,转锅九圈,才能让蚝肉熟而不老。上桌前撒把香菜碎,蘸鱼露吃,脆壳里包着爆汁的鲜,配工夫茶能解腻。这口酥脆里裹着海的味道,老渔民说这叫“浪花咬太阳”。
第二味:潮州春饼
惊蛰后的第一茬春韭最是水灵,老师傅说这是"龙须菜"。薄如宣纸的饼皮,包着绿豆沙、香菇丁、虾米粒,最不能少的是惊蛰后的头茬春韭。油炸时温度控制在180℃,饼皮会起酥松的蜂窝层。旧时清明祭祖必备,因形状似书卷,寓意“咬住春光好读书”。凉了也不塌,是田间劳作的便携干粮。老字号坚持用竹炭慢烘,让素馅染上松烟香,咬开时层层酥皮如雪片纷落,难怪潮州童谣唱道:"正月正,咬春饼,金银财宝满厝厅"。
第三味:潮州鸭母捻
这名字听着俏皮,实则是潮式汤圆里的"功夫熊猫"。糯米团捏成鸭蛋大小,留个小尾巴方便辨认馅料。绿豆沙的尖尾巴,芋泥的圆尾巴,扁尾是花生糖。煮的时候会随沸水上下翻滚,像鸭子凫水。糖水必加姜薯,这种潮汕特有薯类能拉出细丝。阿婆说,看它们在碗里浮沉,比喝工夫茶还解乏。讲究人家还要配凤凰单丛,茶香能把甜味衬得更清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