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种黄瓜可是门技术活,别看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架,里头藏着多少门道!见过有人种的黄瓜结得跟糖葫芦似的,也见过光长叶子不结瓜的。今儿个咱们就唠点实在的,把种黄瓜那点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保管您听完就能用上。
刚栽苗那会儿,定根水要浇得透透的,就像给新娘子过门一样,不能马虎。拿手指头往土里戳个洞,得瞧见水从指甲缝里往外冒才算数。前两年有新手学人家"节水种植",结果苗子蔫得跟霜打似的,后来才明白,这浇水得看土性:
黄黏土地要"见干见湿",土面发白再浇;沙土地得"少吃多餐",分着次数浇。等藤子爬架了,浇水更得掐着时辰——太阳没出山前浇透,傍晚日头落山补个"润喉水"。去年三伏天,有户人家晌午头浇水,瓜藤直接烫出泡,那教训可金贵着呢。
底肥这事儿急不得,鸡粪牛粪得沤够三个月,跟老汤似的越陈越香。见过心急的用生粪,第二天苗子就烧了根,跟开水烫过似的。开花那会儿,灶膛里扒拉点草木灰,趁着晨露未干撒下去,保准花开得密匝匝。结瓜期用泡发的黄豆水,搁瓦罐里闷两天,这土法子比啥营养液都管用。
要说救急,叶子发黄不用慌。煮锅带壳鸡蛋,晾凉了的水装喷壶,叶背喷两回,比进口叶面肥见效还快。这法子省下的钱,够买半车黄瓜苗了。
黄瓜想高产,得学会"断舍离"。藤子刚爬架时,底下五节的侧芽全掐了,跟剃头师傅修发际线似的利索。主蔓爬到架顶就打顶,侧枝留两叶一瓜再掐尖。这么整下来,养分全往瓜纽子跑,结的瓜个个水灵灵。
搭架有讲究,后山砍的毛竹比铁管强。破成三指宽的竹片,扎成"A"字架,通风透光还不招虫。绑藤用旧床单撕的布条,比塑料绳柔软不伤藤。秋后剪老藤更是妙招,留三节浇足黄豆水,能再续一茬秋黄瓜,去年有人家多收了两筐。
叶子起白色的别慌张,小苏打兑米醋,喷三次准干净。红蜘蛛最怕野艾草,连根拔来煮浓汤,凉透了往叶背招呼,虫子死得干干净净。瓜上长麻点,十根烟屁股泡斤水,喷完连虫卵都*光光。
最要紧的是轮茬种,连种三年地,结的瓜苦得喂鸡都嫌。有户人家不信邪,结果瓜苦得腌咸菜都倒牙,这教训够记半辈子。
黄瓜"肚脐眼"鼓起来就得摘,五更天带露水采的最水灵。太阳一出山,瓜瓤就开始变老,晌午摘的瓜炒着都费牙。摘下来先泡井水三分钟,捞起来搁阴凉地,存三天还跟刚摘似的脆生。集市上早市黄瓜能贵五毛,靠的就是这手绝活。
种地这事儿,说难也不难,关键是把老辈人传下来的经验吃透。现在年轻人爱用手机查攻略,不如蹲在地头看瓜藤实在。啥时候浇水、咋样施肥,藤蔓叶色都会说话。您要是把这些门道摸清了,保管年年黄瓜压弯架,吃不完的还能腌脆瓜、晒瓜干,从夏吃到冬都不重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