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鲜豆皮武汉过早必吃。
美食台。
这是一种武汉街头轻松可见的风味小吃。金黄薄脆的蛋皮,包着油润喷香的糯米,还有鲜肉、豆干、冬笋做的臊子三鲜合一,是武汉人魂牵梦绕的过早美食:三鲜豆皮。
在多如牛毛的豆皮店中,徐志刚夫妻经营了十年的这家社区小店,连店招都没有,却是很多人心中的金字招牌。
·泡好的糯米反复冲洗,在木桶中抹平,均匀地打上气孔,用湿布裹紧桶盖,再上锅蒸。
·蒸糯米的时间磨米浆,混合了黄豆和绿豆的大米也是头一天浸泡上。磨出来的浓稠米浆需要静置片刻,再用水冲开,调到一个正好的细腻度,这其中全靠多年操作的经验。
·另一边,妻子周红菊负责炒馅料中的臊子,炸香生姜逼出肥肉丁的油脂,下香干煸炒,再用老抽上色。
·依次加入香菇丁、肉丁、冬笋丁,用盐、糖和黑胡椒粉调味。新鲜出锅的臊子光润油亮,香气四散。
·将臊子汁拌入蒸好的糯米中,吸饱了汤汁的米饭特别香浓,这就是三鲜豆皮的内馅。凌晨三点,周边小店陆续出摊。两小时之后,第一批食客就会如约而至。
徐志刚得抓紧时间制作皮子。米浆沿锅边倒入,旋转铁锅摊匀。这种蚌壳是老通城师傅做豆皮的专门工具,弧度与铁锅非常贴合,但需要足够的功夫才能驾驭。打入鸡蛋,用蚌壳轻推,均匀覆盖在米浆上,蛋液凝固后,晾凉备用。做这样一张皮子只需要三分钟,所以在头波客人进店之前,徐志刚要手不离锅地做好四十张,才能应对过早高峰。
·另一口锅制作豆皮成品。用拌好的糯米铺满整张皮子,均匀撒上带汁的臊子,随即把臊子压进糯米中,从边缘处叠起包成方形,包裹着馅料的豆皮在空中一百八十度翻转,粒米不撒完好无缺。趁着表皮的脆劲儿迅速切块。
徐志刚每天至少要做六十锅豆皮,高峰时队伍一直排到社区门口,这一晃一甩,一转一切的麻利劲,看得人很是过瘾。往往还没回过神来,豆皮就出锅了。
有人觉得大早上吃糯米难消化,还可以选择简易版的蛋光皮,无需米浆馅料,只用蛋液做皮。包入秘制的酱肉和臊子一样外焦里嫩,香脆可口。
武汉人丰盛美好的早餐,以及这座城市独有的生活味道,都浓缩在这手艺难能可贵的传承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