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的猪肉产品里,猪下水的比例就占到了六成左右,如果说全球贸易让什么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猪下水肯定要算上的,西方人对于猪下水这样的东西做成的美味欣赏不来,他们也从不去吃猪下水,根本无法提起他们的食欲,但到了亚州那些爱吃猪下水的国家,尤其到了中国,便变成了一道道的美味佳肴。于是在欧美国家得不到正眼相看的猪下水来到了中国,价格相比较在他们国家翻了好几倍,商人何乐而不为呢!
猪下不一向都是中国美食的组成部位,擅长煲汤的广东人就有猪肚煲鸡汤这道鲜美的滋补营养汤,肥肠自然更是戒不掉的”毒“,把猪下水做到最有名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一个是上海,去年米其必比登榜单将还猪下水做成的卤煮列上了榜单,引起哗然一片,卤煮是从宫廷中的苏造肉而来,虽然后来流到民间,是低层吃不起猪肉人的最好的美食,在上海,也有用猪下水做成的一道菜,糟钵头,糟钵头有点像卤味,不过是上海的卤味。
北京名小吃,猪下水造就的卤煮
用猪小肠、猪五花肉、油豆腐等煮汤待肉烂后再放虚切成块儿的火烧一起煮,吃时再放芝麻酱、花椒油、辣椒油、香菜等佐料,这样做成卤煮火烧早年被称为穷人乐的吃食。它的前生即是宫廷中的苏造肉。
当年宫中的苏造肉是怎么落入到民间的呢? 据说 当年的“小肠陈”的创始人陈兆恩就是卖“苏造肉”的,但“苏造汤”的用肉是五花肉,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于是陈兆恩就简而化之用便宜,老百姓又吃的起的猪头肉代替,再加入价格更贱的猪下水,就这样味浓价贱的卤煮火烧便流传至今了。
打开吃卤煮火烧的方法如下:
先会从锅里捞出一个火烧放在案板上切井字儿,再拣出豆腐小肠、肺头剁成小块儿,浇上一碗老汤,加入点味重的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吸足了汤汁的火烧、豆腐、肺头味道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