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
在健身房边跑步边听某一播客,节目中一名博士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一些北京老字号的看家菜。节目还没听完,我的馋虫就已经被勾了起来。要知道,因为疫情原因,四年没有回国的我,份外怀念在北京从小吃到大的那些食物。
梁实秋先生
回家后,仍然对节目里提到的一些老北京食物念念不忘,随手一搜,发现著名作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还曾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小书,是为《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
在异国他乡的夜晚,打开第一页,企图用文字寄托情怀的我,没想到刚一开始,就被梁先生简练精妙的文字深深吸引,再也无法停下来。
这本书是梁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资深造诣的展示,共分为三辑:味是故乡浓、品尝四海香、吃中有真意。
第一部分我最有共鸣,主要讲的是他家乡的美食。同为北京人,这部分我最有共鸣,边读边怀念小时候跟着姥爷品尝过的那些老字号美食,同时也感慨着许多我只听过没见过的早已失传了的食物,比如汆大甲、爆双脆等。
爆双脆这道菜,在那档播客里也有提到,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炒制过程:双脆即是鸡胗和羊肚儿,两样东西需要旺火爆炒,炒出来红白相间,样子漂亮,吃在嘴里韧中带脆,咀嚼之际自己都能听到咯吱咯吱地响。鸡胗需先下锅,爆炒勾汁后,必须端起锅来把锅里的东西抛向半空中打个滚再落下来。这不是特技表演,这是火候必需的功夫。在旺火熊熊之前,热油泼溅之际,把那本身好几斤重的铁锅只手耍那两下子,没有一点手艺行么?难怪此地山东馆,不敢轻易试做爆双脆,一来材料不齐,二来高手难得。
爆双脆,现在已经属于听过没吃过的菜了
这道菜工序看似简单,但是却需要及其丰富的经验才行。我们中餐不似西方的一些料理,只要控制好温度,食物就能烹熟。以我居住的墨尔本为例,餐馆要经受“健康部门”的抽查。工作人员至少一年会去餐馆检查一次,除了基本的卫生状况检查外,还有食物的制作过程:工作人员会在食物中插入温度计,来判断食物是否做熟,可以出锅。而“看火候”和“依据多年经验”在这里是行不通的。试想,等工作人员把温度计插进去,再等水银攀升到当下的温度,这道菜早已老得没法入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