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湖南农学会
这些品种耐低温弱光,抗青枯病和黄萎病能力强,上市期提早15天以上;同时,亩产量提高了20%,可达3500公斤以上。
“我省茄子以早春栽培为主,早上市一周效益可能天差地别。”
汪端华介绍,每年3~4月,湖南省蔬菜市场有20余天的“春淡”时节,期间仅少数叶类蔬菜上市,越早上市的本地菜效益越高。
以浏阳种植的早红茄系列品种为例,最早于3月下旬上市,茄子地头价可达每公斤18~20元;4月起茄子价格逐步下滑,降至每公斤4元;5月价格降至每公斤2元,后期仍有所下滑。
5个早熟抗病茄子新品种在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广西、云南等省份茄子主产区推广应用,2018年以来累计推广61.9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7亿元。
图片来源:湖南农学会
茄子是长季节栽培蔬菜,受地域影响很大。为加大推广力度,杨建国、汪端华团队配套研发湖南早春茄子栽培技术,建立了15个新品种示范片,关键时期召开了10次现场观摩会,举办了30余场品种和技术培训班,田间技术指导200多次。
湖南早春茄子栽培技术
上下滑动 查看更多详情
1.品种选择 湖南早春茄子类型主要有卵圆红茄、紫黑长茄、紫红短棒茄等早熟类型品种,生产者根据消费习惯和目标市场需求确定茄子类型。茄子早春大棚栽培应选择早熟、耐低温弱光、抗病、前期产量高、商品性好的品种。
2.适时播种 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湖南地区大棚育苗,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苗龄110天左右,2月上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始收。
3.育苗及苗期管理 春早熟栽培育苗期外界气温较低,为保证秧苗正常发育,最好利用电热温床育苗。长沙地区电热温床的功率密度以100瓦为宜。利用冷床育苗时,一定要加强保温措施。
播种前5~7天,种子应消毒。一般用50~55℃的温汤浸种;或用1%的福尔马林液浸种15~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消毒后再浸种4~6小时,浸后捞出,晾干表面水分,用纱布包好,置于恒温箱内,白天保持30℃,夜间18℃。利用变温催芽法催芽,约5~7天即可出芽。
播种应选 "冷尾暖头"日子的上午进行。播前苗床浇透水,水渗下后播种,每平方米播8~12克种子。定植1亩地约需30~50克种子。播后覆土厚度1~1.5厘米,盖地膜并加盖小拱棚膜保温保湿。
出苗期白天保持25~30℃,夜间16~20℃,约5~7天即可出苗。幼苗出土后,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幼苗徒长。保持白天25℃,夜间15℃左右。幼苗期尽量少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造成湿度过大而发生病害。床土较干时,可在晴天温度较高时,选上午浇小水,中午及时放风排湿。
待幼苗1~2片真叶时,应进行分苗。分苗前3~4天,加大通风量,降低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0℃,夜间15℃,以锻炼秧苗的抗寒能力,提高定植后适应性。分苗畦可用保温性能良好的阳畦,有条件时,可用营养钵分苗。选晴暖天气上午分苗,株行距为10厘米x10厘米。分苗后及时浇水,盖膜,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白天保持 25~28℃,夜间20℃。5~7天缓苗后,白天保持25℃,夜间15~18℃。
分苗初期,外界温度仍然很低,应采取措施提高苗床温度,防止冻、冷害发生。分苗后,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每7~10天浇1次水,浇水后及时松土。结合浇水,每7~10天追复合肥一次,每次每亩用量10千克,共追2~3次。有条件的,可根外追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4次。
定植前5~7天,应加强通风降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15℃左右,以锻炼秧苗的抗低温能力,提高定植后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4.定植 茄子春早熟栽培定植越早,上市期越早,经济效益越高。但因外界温度低,受冷冻害的风险也越大。反之,冷、冻害风险小了,但经济效益也下降了。适宜的定植期是当保护设施内10厘米处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方可定植。定植前15~20天,保护设施应覆盖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尽量提高地温。
定植前畦内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500千克左右,施后深翻耙平。按畦宽1米,畦高25~35厘米整地做畦。
定植时,选晴暖天气的上午进行,起苗务必带土,以减少伤根。定植密度株行距为40厘米×50厘米,栽后立即浇压蔸水。定植后,立即扣严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保温,尽量提高设施内的温度。
5.田间管理
缓苗期管理:春早熟栽培的缓苗期正值冬末春初寒冷时期。应采取一切保温措施,提高保护设施内的温度。通过清洁薄膜,改善光照,及时揭盖草苫子保温,保持白天25~30℃,夜间15~20℃,以促进缓苗。缓苗后,适当降温,白天保持25℃以上,夜间15℃以上。
开花结果期管理:茄子缓苗后,门茄花陆续开放进入开花结果期。利用覆盖和通风,保持保护地内的气温在适温范围内,白天为25~30℃,夜间15~18℃。保温不透光覆盖物应早揭晚盖,尽量延长见光时间。晴天可掀开塑料薄膜,让植株接受5~6小时的阳光。
定植缓苗后到门茄坐果前,一般不浇水。门茄坐果后,应及时追肥浇水,随着天气转暖,应增加浇水次数,每7~10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门茄开花期气温较低,易落花,可用20毫克每升的2,4-D 速克灵药液蘸花,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早熟。蘸花时应选晴天进行,每花只蘸1次,不能重复。
结果期应加强光照,尽量延长光照时间。白天在外界温度高于20℃时,可揭开棚膜,让植株接受自然光照。当夜间外界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可撤除全部覆盖物。
结果期外界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应大量浇水。每5~7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每15~20天追施复合肥一次,每次每亩用量15~20千克。
整枝摘叶:门茄以下只留1个健壮侧枝,其余全部打掉。摘叶是枝干上叶片梳理,使茄树通风透光,果色鲜艳。应灵活地掌握叶量,一般新枝留7~8片壮叶。摘除的叶片要全部清出田外。每株茄子用1~2根50~70厘米长的木棒扶住植株防倒伏。
6.病虫防治
茄子病害通常有绵疫病、灰霉病、青枯病、枯萎病。虫害有红蜘蛛、茶黄螨、茄螟、斜纹夜蛾等,需要多观察及时防治,定期定量用药做好无病预防。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将前茬作物彻底清除,深埋或烧毁。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嫁接防病,用茄子砧木预防青枯病和黄萎病。
物理防治 采用黄板诱蚜和银灰膜避蚜技术,防蚜虫。
生物防治 每亩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0.15公斤,防治蚜虫、红蜘蛛。
化学防治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规定在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真菌性病害用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虫害用吡虫啉、溴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7.采收
为提早上市,提高收入,采收一定要适时早收,以免降低果实食用品质,影响以后果实的坐果和生长以及植株的生长。茄子的采收适期为"茄眼"关闭前,即萼片与果实连接的地方,果皮的白色部分很少时,表明果实生长缓慢,转入种子发育期。此时为采收适期,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晚影响品质。
采收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中午日照强,茄子表皮颜色深,温度高易萎蔫,不耐贮存,故不宜采收。
图片来源:湖南农学会
“未来我们的育种方向要兼顾消费者和生产者。”杨建国表示,团队将继续选育口感好、外观佳、产量高、抗病强、“不扎手”的茄子新品种。
“消费者在购买茄子时,首先看好不好看,再尝好不好吃。”杨建国说,农户需要茄子产量高、抗病性强,才能通过种植茄子致富。此外,茄子的萼片有刺,农户采摘时可能“扎手”,因此要培育少刺或无刺的茄子。
小蔬提醒:种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编辑:陈浩
审稿:鲁丹
信息来自长沙晚报、科普湖南、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利之星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