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字高手的独白,天干地支的不传之秘

首页 > 民生 > 作者:YD1662023-04-17 04:12:38

庐山慧远

公元402年,年近古稀的慧远在庐山般若云台精舍,与附近的虔诚居士120人结社。他们在阿弥陀佛像前供养香花且念佛,祈愿日后往生西方净土,这就是十分著名的“莲池结社”。由此,庐山东林寺被尊奉为莲宗祖庭,慧远被追为净宗初祖。

在唐朝中后期,“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已成为客观现实,净土信仰可谓是深入人心。包括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都从弥勒净土转向了弥陀净土,专心称念名号以求往生西方。而到了宋朝,禅宗和净宗的互相融合更是开一代风气,苏轼作为那个时代的人,肯定要受其影响。

他第二次来到南华寺的时候,就向寺中的僧人询问净宗理论,并且得到了非常专业的回答。而没过多久,苏轼又第三次来到南华寺,除了向僧众们道别外,他还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

“善哉彼上人,了知明镜台。欢然不我厌,肯致远公怀。

莞尔无心云,胡为出岫来。一堂安寂灭,卒岁扃苍苔。”

东坡居士说,自己的内心就如同明镜一般纤尘不染,他要秉承慧远大师的东林遗风。同时代的陶渊明曾在《归去来兮辞》中,以“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来形容自己的境界,苏轼认为自己的境界比他还要高一些。

一位八字高手的独白,天干地支的不传之秘(13)

归去来兮

他并没有被生活的琐碎和磨难征服,而是放下了一切分别,走向更为完满的归途。7年之前,他第一次拜谒六祖时泪流满面,为的是寻求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如今,这本来面目就在咫尺之间,它与东坡居士一同走上了北归之路。

曹溪之水荡涤着风霜旅人的灵魂,东林之风指引着迷途游子的归途。

公元1101年农历6月15日,常州百姓倾巢出动,站在运河两旁等待着苏学士的到来。而苏轼则坐在船舱当中,向在座的朋友们打趣道:“可别把我看死了呀!”

结果一语成谶,7月14日之后的苏东坡高烧不退,牙齿间出血不止。以现代学者的考证,他当时患上了细菌性传染病痢疾,这在古代基本上是无药可救的。苏轼自己好像也知道治不好,停掉了一切医生开的药方,只喝人参、茯苓、麦门冬三种药材煮的水。

其好友钱世雄见苏轼日益衰弱,四处寻医找来了一副“神药”,结果东坡拒绝服用。18日,自知时日无多的苏轼将三个儿子叫到身旁,用八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我一辈子都没干过亏心事,死后必定不会堕入地狱。到时候你们可千万别哭,就让我安然地离去吧!”

一位八字高手的独白,天干地支的不传之秘(14)

苏轼终老之地

孩子们知道父亲的性格,也只好含着泪水点头答应了。3天以后,气若游丝的苏轼开始回光返照,居然能做起来与人交谈,还能勉强写一点字。他的好友径山寺和尚维琳,连续几天都来探病,同时还引导其做好最终的准备。

“死与生不过是很小的事情!”

苏轼倒是非常坦然,没有抗拒也没有哀戚。7月28日,他的上身变得无比燥热,下身却冰凉无比,整个人连呼吸都十分吃力。眼见东坡居士无力回天,维琳等人昼夜守在他身边,终于挨到了28日。

“千万别忘记了西方的事!”维琳大声地提醒着,让苏轼记得临终一念。

“西方不是没有,但用不得力。”气若游丝的东坡回答道,维琳和尚听后就不再出声了。不过,他的好友钱世雄依旧不解,凑到其耳畔大声说“那你就更该用力了。”

“用力就错了。”苏轼回答。

“你一辈子都在学佛,怎么紧要关头反而糊涂了呢?”钱世雄十分不能理解,依旧凑到其耳边询问。

“这句话我也不要听!”说完后没过多久,苏轼就与世长辞了。

12年后,苏轼的弟弟苏辙也离开了人世,又过了15年,北宋王朝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国祚168年。尘归尘,土归土,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不复存在,时代的车轮继续向前滚动着,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一位八字高手的独白,天干地支的不传之秘(15)

随缘赞赏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