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典故

首页 > 民生 > 作者:YD1662023-04-17 05:59:46

图4 《水调歌头·游泳》

究竟何方神圣

“武昌鱼”究竟是什么鱼呢?《战国策·宋卫》记载,“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饶”。《楚辞·渔父》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以此可见,湖北一带自古以来就以水产丰盛闻名。司马迁和班固因此不约而同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 …民食鱼稻。”据当代出版的《鄂州市志》水产篇记载,其本地鱼类有21科、106种。有的鱼此地有,别地也有。若以此看来,古代诸多“武昌鱼”的记载,未必不是对当地淡水鱼的泛称。毕竟到处都有的“武昌鱼”,也无所谓“武昌鱼”了。

话说回来,中国的淡水鱼里有著名的四大家鱼说法,即青、草、鲢、鳙(胖头鱼)。除此之外,《诗经》里还有一句话,叫做“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诗中竟将黄河里的鲂鱼与齐国(姜姓)贵族的美女相提并论,足见鲂鱼早已是种席上珍品。根据两晋时期著名训诂学家郭璞注《尔雅·释鱼》时的说法,“江东呼鲂为鳊”,说明古人眼中的“鳊鱼”和“鲂鱼”是一回事。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典故(5)

图5 鲂鱼

恰好湖北的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水域,正出产鳊鱼。《襄阳府志》记载,“汉水中鳊鱼甚美”。南北朝早期,南朝(刘宋)内乱,身为刘宋襄阳守官的张敬儿为了讨好即将在内争中胜利的萧道成(齐高帝),特地雇用了一种装有六橹的快船,把1800头鳊鱼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南京,奉献给新朝皇帝。而唐代诗人孟浩然也是湖北襄阳人,他同样曾把“武昌鱼”作为家乡土产和礼物送给杜甫。清代光绪15年(1885)重修的《武昌县志》更特地指出,在各处的鳊鱼之中,“产樊口者甲天下”。湖北东部也有民谣称颂各地美食名产,其中也提到了“樊口鳊鱼”——“黄州豆腐鄂城酒,樊口鳊鱼巴东藕”。

樊口在武昌(鄂州)县西北五里之处,为通港达江之口。相传关羽曾经率军屯扎于此。实际上,在樊口捕捞的鳊鱼并不生长于此,而是来自梁子湖。梁子湖在鄂州市城区西边45公里处,湖域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280平方公里,为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鳊鱼在梁子湖生长成熟后,随秋后外泄的湖水,沿蜿蜒九十余里的长港,游弋到樊口进入长江,在河槽深处越冬。由于这个地理条件,樊口才成为了鳊鱼的主要捕捞地。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典故(6)

图6 梁子湖

到了距今100年前(1921),民国十年刊行的《湖北通志》更是第一次明确将 “武昌鱼”认定为“武昌樊口鳊鱼”的“旧名”。*主席日后在为《水调歌头·游泳》里的“武昌鱼”做解释时也说,1975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又说:“武昌鱼不是说今天的武昌,是古代的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到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所以我说,‘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被*“忘了”的“武昌到大冶之间”的“县”就是鄂州,所出产的鳊鱼自是指“樊口鳊鱼”无疑了。

“樊口鳊鱼”即“武昌鱼”的看法,在20世纪渐成主流。事情到这里似乎就该结束了。然而,梁子湖里出产的鳊鱼,又存在着“三姐妹”——三角鲂、团头鲂、长春鳊。其中的哪一种,才是正宗的“武昌鱼”呢?1955年元月至1956年7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成了一个20多人的工作队,对梁子湖进行综合考察。鱼类学家易伯鲁教授在此次考察中发现,“通常称作‘平胸鳊’的鲂鱼中,实际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种,一种俗名‘三角鳊(鲂)’,一种俗名‘团头鳊’”。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后,易伯鲁先生正式将“两侧肋骨比其他鳊鱼多一根刺的”“团头鳊”命名为“团头鲂”。由于三角鲂和长春鳊在全国其他地方(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也有分布,“如从具有地方性的名称来命名,就失去了意义”,唯独团头鲂是梁子湖独有品种。故而易先生正式将“武昌鱼”的“桂冠”戴到了“团头鲂”的身上——“如果要‘正名定分’,那么武昌鱼就应归团头鲂所专有”。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典故(7)

图7 团头鲂

就这样,从三国时代开始闻名达1800年的“武昌鱼”,直到20世纪中期,才算被考证出了明确对象。好在“团头鲂”的滋味,倒也对得起历代称颂“武昌鱼”的食客。它肉质肥嫩,味鲜腴美。用当代作家的话说,“武昌鱼(即团头鲂)的吃法是以蒸为主,鱼必鲜活次放料,一气蒸成,原汁原味,滑嫩爽口,清香扑鼻,的确是一道极诱人的好菜”。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典故(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