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大快朵颐羊肉美食的画面,很多人会问,唐朝的羊肉为何那么好吃?到底来自哪里?
从历史上看,羊并非中原特产。
先秦时期,羊在中国人餐桌上出现较少。*鸡才是待客之道。《论语·微子》记载: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鸡为黍而食之。
魏晋时期,迎来吃羊肉的小高峰。当时,居住在北方内蒙附近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纷纷南迁,建立政权,羊肉需求量越来越大,为增加供给,内蒙的羊开始进入中原。
到了唐朝,李唐王室本就有胡族血统,生活习惯与西北少数民族相似。国力强盛之后,引来众多胡人到唐朝或经商或为官,胡风盛行,内蒙附近产的羊肉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为何内蒙羊肉如此受唐朝人待见呢?有个网友打趣说,因为“羊”和“杨”谐音,李世民是从隋朝老杨家抢来的天下,吃羊肉,也是一种政治正确!
内蒙羊肉,香而不膻,不管水煮还是白切,味道都很好。唐太宗长子李承乾,独爱白水煮羊肉,用佩刀割着吃,体验战沙场风餐露宿的感觉。武则天则喜欢白切羊肉,出口成诗曰:珍郎*身以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