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古称夷族,来源复杂,分布地域极广。彝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中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有中原族群为了逃避战争,或因战败,举族迁入西南的深山里生活。与西南土著杂居,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及生产技术。
按基因分析,西南彝族的O系(汉族)基因占比约60%,接近中原汉族,与汉族分离的时间约在4500年前,即五帝时期。
从语言学方面,彝语支属于汉藏语系,也是汉语的亲戚。由于发展较慢,今天的彝语里仍然保留了很多的古汉语词汇。今天介绍最常用的一个:
彝文“落”字
彝文典籍里,成都叫能沽洛姆(落嫫)、宜宾叫尼兹洛姆(落嫫)、大理叫点苍洛姆(落嫫)、晋宁叫德晋洛(落)。方框里加一点就是彝文“落”字,代表“城里”,或环壕以内。比汉字的“城”还要形象。发音还是“落”。
洛就是“落”,“村落”的意思。汉人叫“村”,夷人叫“落”。汉族古代的村镇也是叫“落”的,比如聚落、村落。搞不懂古代那些翻译的人,为什么弄个“洛”字出来混淆视听。因为“落”字的发音及意思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只不过汉族的词汇发生了变化,彝族发展慢,反而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
“落”字还有一种翻译,就是“龙”,因为“龙”在彝语里发音为“洛”,所以有的地方用“龙”来代表“落”(村)。比如云南嵩明县。
《嵩明县地名志》中记载有嵩明十二龙:矣纳龙、矣赏龙、阿古龙、木丛龙、七丛龙、太平龙、波化龙、乌云龙、查白龙、老沙龙、阿达龙、奎化龙。旁边地区还有易隆、达龙、匡郎等。
嵩明十二龙中有一个阿古龙。阿古是在彝语里是“螺蛳”的意思,阿古龙就是螺蛳村。听熟人说,阿古龙那里有一座螺蛳山。也难怪叫这个名字。
阿古龙及乌云龙
据《嵩明县地名志》统计,嘉丽泽流域的小街、杨桥、杨林存在26个彝族地名,其中小街15个,杨桥8个,杨林3个。实际上,小新街的达龙、小街的匡郎、本纳克、阿革勺、阿佐村、墩白、乌云龙,匡郎旁边的寻甸易隆也是彝文地名。见下表:
镇/社区 | 彝族地名 | 备注 |
小街 | 铺甸心村、矣得谷、小矣得谷、哈前、哈后、上马机屯、下马机屯、匡前、匡后、小月字本、来招上村、来招下村、阿古龙、查白龙、乃卜村、匡郎、本纳克、阿革勺、阿佐村、墩白、乌云龙 | 这些村的居民90%以上是汉人。彝族的村名装着汉族的人。 |
杨桥 | 七丛龙、矣则、波化村、老习扯、太平龙、上木丛龙、月家村、前木丛龙 | |
小新街 | 达龙、 | |
杨林 | 矣赏龙、矣纳龙、矣先坡 | |
寻甸 | 易隆、柯渡 | |
注:易隆、云龙、易笼、异龙都是“水城”(以落),在云南,这个地名特别多。 |
根据云南老彝文,上述彝族村名:阿古龙是螺蛳村,哈前可能是羊寨,乃卜村是烂泥村,矣则是水库或水坝的意思,矣纳龙是黑水村的意思。矣纳跟贵州夜郎是同一个彝文名词。矣是水的意思,矣赏龙、矣纳龙、矣先坡都跟水有关系。月字本分大月字本及小月字本,这个是记音字,准确发音是“椅子白”。这里的矣、月、椅、以都是一个音,都是指水,“椅子”就是“水神、水官、龙王”的意思。嵩明与寻甸交界的易隆是“以落”,是水城的意思。易隆(以落)属于塘子镇,塘子就是水池。
四川雒城
发现三星堆的地方古代叫雒(洛)城,中原文明最早的地方叫洛阳。我个人认为,这2个古老的地方可能都是来源于“落”(村)字,因为洛阳是中原最早的聚落,雒城是四川盆地最早的聚落。只不过历史变迁,记录者使用了一个同音字来表示它。就像大西南,本来是“落”字,却用了“洛、龙、隆”等字来代替,搞得大家都不认识了。
“落”既是“村”,也是“城”,区别于乡野散居人家。中国的老百姓,一般去了县城,就说“我去城里了”,也就是“我去落了”。“落”就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