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按照咱中国人的习俗,全国人民集体放烟花爆竹都是在春节前后,但日本却专门产生了“放烟花”的烟火大会。
对于烟花,日本人有很深的情节。日本最古老的烟花大会是1732年为了纪念大饥荒和霍乱的丧生者而举办的隅田川烟花大会,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里,日本人一直保持着烟火大会的传统,并且衍生出新的内涵。
烟花大会
那么,浪漫、灿烂的烟火大会,对日本人而言,又有什么特殊意味呢?日本的烟火大会的出现,又有着怎样复杂交错的情缘?
一、烟火大会起源于盂兰盆节,是重要的节日仪式1、人们以“火”来镇压饿鬼,纪念祖先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日本的动漫影视剧中,在提到花火大会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这样一个节日:盂兰盆节。
盂兰盆一词来源于中国的「盂兰盆经」,于公元606年传入日本。传统鬼节7月15日中元节期间,会举办“施饿鬼会”的祭奠,即通过向堕入饿鬼道的亡灵们施斋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摆脱饿鬼道。
花火大会先是从拯救饿鬼道的祭典演化成安抚由于饥荒饿死的灾民,再到后来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使得日本不再有人饿死,于是盂兰盆节也逐渐和日本纪念先祖的传统活动相结合,变成了一个纯粹归乡祭祖的节日。
日本的盂兰盆节有迎火和送火的习俗。在每年的8月13日(关东为旧历7月13日),各地会为了迎接祖先的归来燃起迎火,三天之后的8月16日,会燃起送火,送走亡灵。
盂兰盆节
到了17世纪,中国的烟花制造技术传入日本,很快便受到了广大时髦的江户人民喜爱。从此,在盂兰盆节燃放烟火成为日本人的习俗之一。
2、为了纪念饥荒中死去的人们,用烟火表示祝福
1732年,江户发生了大饥荒和瘟疫,江户城死伤惨重。火在古代常常被认为有拔除恶灵,燃尽一切不洁之物的功效,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吉宗便在第二年的隅田川的水神祭上首次通过放烟花的形式祭祀在饥荒中死去的人们,镇压饿鬼。
后来这一活动便与同样需要迎火送火来镇魂的盂兰盆节相结合,成为了夏天的定番活动。因此每到7、8月份,新旧历盂兰盆节的前后,日本各地便会举办隆重的花火大会,在祭奠祖先的同时,也表示对逝去的亲人和活着的人们的祝福。
不过在这时候,烟花还只是用手拿着来燃放,尚不能“上天”。到了江户时代,最著名的两家烟火制造商「玉屋」和「鍵屋」卷入激烈的商战,两方都致力于创新烟花制作工艺,最终产生了能够在天上燃放的烟花,日本人称“打上花火”。
围观烟火的人们
此后的每一年里,人们都乐于围观这两大对头的空中烟花比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日所见的烟火大会的形式。
二、日本人以烟火大会来庆祝夏天的到来1、日本以放烟火为夏日纳凉助兴
日语里有个单词叫做【川開き】,意译为“纳凉活动的开始”。江户时代还没有空调,一般阴历5月28到8月26为纳凉时期,当听到【川開き】这个词的时候,人们就知道,炎热的夏季来了,为了纳凉,人们可以在河边尽情玩耍放飞自我了。因此,【川開き】期间,出租游船业和临水的餐馆、茶馆的生意特别火爆,人们都喜欢在水边或者船上吃饭、开宴会以纳凉。
为了助兴,这些餐馆茶馆就凑钱放起了烟花,因此,在夏季的夜晚,边看烟花边纳凉的文化就诞生了。凉风习习的河边,当绚烂的烟花绽放,一切烦恼和不好的感受都会消散,眼里心里只剩下美、幸福和期待,夏天的炎热瞬间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