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七点来到钓点,选好钓位,玉米打窝后,迅速支起装备开钓,目标鱼是鲤鱼和鲫鱼。等待了一个小时左右一口都没有,浮漂稳稳地定在哪里,连平日闹窝的小白条也不见了,此时的我裹着防蚊的夜钓服,汗如雨下,偶尔吹来一阵风,也夹杂着一股热浪,内心焦灼。按道理来说此时不应该没口啊,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够继续等待,一直到半夜12点左右,期间锚到一条小鲫鱼,再无任何收获。还好此时温度慢慢降低,感觉没那么热了,因为没口,整个人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正当我快进入睡眠模式时,一旁的朋友大叫“快,抄网”,我一下惊醒,只见朋友弓起鱼竿左右摇摆,我急忙拿着抄网赶了过去,拉到水面才看到是一条2斤左右的小鲤鱼。野生鱼的力气果然不小,溜了一会顺利上岸。
这时我突然明白,夜钓鱼的开口时间肯定是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推迟了!白天温度过高,室外接近40度,入夜后空气温度很难散去,水温流失速度本来就慢(水的比热容高),在高温的影响下温度降低就更慢了。温度直接影响鱼的活性和食欲,所以鱼口差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原因了。温度越高,其散发热量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这样推测下半夜鱼口比上半夜好,如果还是墨守成规钓晚上8点左右,没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误区二:夜钓要钓浅水?其实浅并不代表近很多人都知道夜间鱼会到浅水处觅食,浅水处温度流失快,更容易达到鱼的舒适温度,加上浅水处食物充足,所以大家都知道夜钓要钓浅水(约1.5米内,具体根据水域深度决定),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一点,浅并不代表近。
怎么理解呢?夜晚鱼有觅食的习惯,但是也有其“个性”,夜间光线昏暗且安静,这时的鱼对外界环境的异常比白天更加敏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夜间安静时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之前有钓友跟我说夜钓不要用头灯照射水面,我不以为然,后来发现这样做确实对鱼口影响比较大。
夜间在我们看来微弱的干扰看似可以忽略不计,例如,近岸处灯光、脚步声等,但其实对鱼的影响非常大,因为这些异常信号很容易被鱼察觉,使其远离钓点。夜钓在钓浅的前提下要选择钓的稍远,如果在远和浅之间非要做出取舍,那必定是选择前者,综合考虑夜钓人的体力消耗和抛的远近,建议选择5.4米或者6.3米鱼竿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