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山东利津有一个叫盐窝的地方,紧靠渤海,自古得鱼盐之利,元朝时有鲍氏家族定居于此,形成村落,因地处洼地,得名“盐窝”,今天这个地方称为盐窝镇。
1855年,黄河从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对盐窝盐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作为退海之地,盐窝镇土地盐碱化严重,种植业并不发达,制约了乡镇经济发展。近年来,该镇立足肉羊产业基础,以现代产业理念和经济学思维谋划肉羊产业,统筹做好特色园区建设、延链补链强链、要素保障等系列文章,不断提升肉羊产业规模层次,激活了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盐窝肉羊产业发展的密码是什么?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记者进行了考察采访。
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外景
一、肉羊产业基本情况
盐窝镇总面积243.61平方公里,年农业总产值32.3亿元。目前肉羊存栏约120万只,年出栏260万只,占全市养殖量的76%,是全省规模最大、全国知名的肉羊养殖专业镇,先后被授予“中国肉羊育肥基地”“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肉羊产业第一镇”等称号。多年来,“羊经济”有效带动了购销、运输、屠宰加工和兽药、饲料、有机肥等发展,成为镇域支撑产业。2019年,为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盐窝镇建设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推动肉羊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目前,全镇从事肉羊养殖、购销、运输、屠宰加工和兽药、饲料经营的群众达到1.8万人。规划建设的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万亩,计划总投资28.6亿元。其中,核心区肉羊标准化养殖基地占地面积4200亩,投资3.6亿元,建设基础母羊繁育羊舍50栋、高标准育肥羊舍255栋,年交易额将达50亿元。
俯瞰黄河口滩羊产业园
二、经验做法
(一)定准方向锲而不舍,一届接着一届干
多年来,盐窝镇历届领导班子将肉羊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一号工程”,逢会必研究肉羊产业,逢调研必看肉羊产业,形成了全镇上下围绕“羊产业”抓项目谋发展的氛围。特别是县委决定规划建设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后,全镇锚定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和全省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紧紧抓住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创建的重要机遇,科学谋划建设肉羊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彻底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的“散、乱、污”等问题,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政府搭台因势利导,推动产业由小到大膨胀升级
上世纪80年代,在盐窝镇政府驻地附近的村庄兴起了肉羊屠宰行业,后扩大到全镇,当时活羊主要从周边市县购进。到1997年,肉羊屠宰发展成为盐窝镇的主导产业,为规范屠宰业发展,镇政府主导建设了鲁北畜产品大市场,集中全镇屠宰户到市场统一屠宰、集中销售,年屠宰量可达30万只。
黄河口滩羊产业园羊舍内景
随着屠宰业的兴起壮大,周边羊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买,村民只能远赴省外购羊。2004年起,部分村民到内蒙古等地进购小羊进行育肥,经过两年时间发展,肉羊育肥逐渐得到当地村民认可。2006年,盐窝镇政府主导建设了全镇第一个存栏量4万只、可容纳40户的规模化养殖小区,拉开了规模养殖肉羊的序幕。2008年,随着一批肉羊深加工企业的成立,盐窝镇肉羊屠宰行业引入了半自动化屠宰设备,促进了行业进一步发展,同步带动了肉羊育肥行业的壮大。后陆续建成了12个规模化养殖园区,肉羊养殖由此成为盐窝镇支柱产业之一。期间,肉羊养殖品种从一开始的杜泊羊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小尾寒羊、细毛羊等多个品种。到2019年,盐窝镇肉羊养殖村达到66个、养殖户1200余户,当期存栏量达90万只,年出栏量200万只以上,年产值达45亿元以上。
曾几何时,“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盐窝肉羊产业发展的问题。随着黄河口滩羊产业园的建设,必将有力提升盐窝肉羊产业发展能级,让更多人看到了盐窝肉羊产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三)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集群发展
当前,市场竞争已不只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是产业链水平的竞争。“链”上发力,让盐窝镇肉羊产业风生水起。
持续延伸链条,把羊利润“压干榨净”。盐窝镇按照全链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在高标准建设养殖园区的同时,同步建设了50万只/肉羊屠宰深加工、16万吨/年饲料加工、50万吨/年生物有机肥生产等12个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形成了肉羊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仅肉羊屠宰深加工、饲草加工等项目可增加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周边2000余名劳动力增收致富。
深化产业协作,激发产业发展集群效应。“羊粪以前是养殖户出钱请人清理,现在是有专业队伍上门付钱收购。”嵘达生物肥业公司董事长朱爱峰表示,在有机肥产业的带动下,不仅让肉羊养殖产业链最末端的“羊粪”变废为宝,还带动形成了当地的运输产业。“全镇有280余人从事羊粪的收购运输,人均年收入达到六七万元。”完善的配套产业服务,让盐窝镇成为肉羊产业发展的高地。“离开盐窝,买羊、买饲料都不方便。养殖户的隔壁就是饲料厂,非常方便。”盐窝镇畜牧办负责人表示。
(四)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打造黄河口滩羊知名品牌
为推动黄河口滩羊产业转型升级,盐窝镇围绕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建设了一个研究院、一个中心、一个标准。
黄河口滩羊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
一个研究院,即黄河口滩羊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给滩羊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产、学、研”合作关系进一步夯实,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2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建设集饲料营养检测、疫病检测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实验室。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以此为依托,与外地公司合作,精心培育黄河口滩羊优质品种,首批2万只基础母羊已完成胚胎培育,正陆续进驻园区,实现产业化运营。
一个中心,即黄河口滩羊智慧管理服务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园区的不断创新,智慧城市中的智慧园区快速崛起,“智慧化”不仅提升园区的吸引力,而且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与华为公司合作,建设大数据平台,配备大数据驾驶舱,构建起了精准化的饲养管理体系、可追溯的质量标准体系、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易体系。
一个标准,即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制定了《黄河口滩羊养殖地方标准》。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以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制定发布了黄河口滩羊养殖标准,确保牢牢掌握这一行业的话语主导权。
黄河口滩羊5G智能化可追溯大数据平台
制定行业标准。盐窝镇与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制定《黄河口滩羊肉品品质及质量等级》等团体标准,即将对外发布,有利于推进黄河口滩羊产业转型升级,规范提升滩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实现标准化育肥及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叫响“黄河口滩羊”特色品牌,推动产业由产业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强化品牌打造。为推动滩羊产业“走出去”,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上线“羊买买”肉羊电商交易平台,实时监控园区最新动态及生产数据,构建起了精准化的饲养管理体系、可追溯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线上线下的融合交易体系。“不仅优良的设施和服务让养殖户‘不愁养’,完善的产业链服务还让养殖户‘不愁卖’,让老百姓实现了‘稳稳地发羊财’。”入驻园区的养殖户牟玉民笑着说。
(五)加强资源服务保障,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强化政策保障力度。盐窝镇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组织聚力优势,成立产业园党总支,建立“羊苑红湾”产业驿站,为入驻园区养殖户提供产业规划等代办服务以及免费地磅、成本价用水等基础设施类服务。突出党员先锋作用,1名党员联系10名业内人员和10名创业意向群众,以“专家联系大户,大户帮带小户”方式,实现技术上传、养殖上帮、作风上带。
强化金融配套服务。近年来,盐窝镇积极向上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2.13亿元,发挥农业产业示范强镇600万元创建资金“杠杆作用”,撬动6000万元社会资本,实现财政资金、社会资本集中化、集约化利用。利津县设立1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省农担公司在盐窝镇创新推出“黄河口滩羊贷”,单户贷款最高额度300万元,贷款综合成本最低可至4%左右,支持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紧抓省农村商业银行支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有力机遇,开展整村授信,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全镇125个村。探索实施保险公司“共保模式”,为每只羊入保25元,养殖户承担10元、政府补贴15元,最高赔付680元,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户风险。
黄河口滩羊产品展示
创新运营机制。盐窝镇探索形成了 “8 1 N C”的建设运营模式。8即园区流转的土地每亩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金800元;1即为提供流转土地村集体免费提供一栋高标准羊舍用于经营或租赁,增加村集体收入;N即鼓励周边群众到园区租棚自主经营或打工务工,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C即通过云商平台,将政府、村集体、小农户、企业和社会资本紧密联接,实现各方利益共享、多元共融。目前,全镇66个村1200余户群众从事肉羊养殖,辐射带动从事产业链经营、务工群众达到2万余人。
强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该镇创新“企业订单养殖 网上平台交易 协议统购”模式,打造云商交易、产品溯源、黄河口滩羊产业互联网三大平台,与河南雨轩集团签订总额10亿元的百万只黄河口滩羊购销协议,实现“靶向”养殖、订单销售、线上交易,赢得了养殖户点赞。说起现在的养殖条件,牟玉民告诉记者:“产业园内环境好,水、电、路配套齐全,搭配饲料使用自动拌料机,喂养有自动投喂车,现在一家经营6个棚很轻松,剪羊毛的、卖饲料的、干屠宰的都在跟前,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非常方便。”
强化数据支撑。面对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强弱项补短板,围绕畜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科技创新推广,初步形成了集基础母羊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深加工、饲料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依托5G智慧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从羊只入园到喂养、防疫、出栏等全过程全链条的智慧化监管,提高了滩羊养殖质量与效益。
三、启示
(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谋定而动,以钉钉子精神抓主导产业。几十年来,盐窝镇始终把肉羊产业作为全镇发展的主导产业,久久为功,持续培育,推动产业逐步做大做强。这凝结着利津县、盐窝镇历届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是传承、是积累、也是结晶,同时,它也是在继承中发展的。这启示我们,发展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折腾,不打摆,确保产业规划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经济工作中,一旦方向拟订,只有一以贯之,持续发力,才能有所成就。
(二)坚持问题导向,不规避矛盾,有问题及时解决,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经历阵痛,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面对肉羊产业发展的困难挑战,盐窝镇积极主动承担责任,逐个破解问题,让肉羊产业重回巅峰。这启示我们,要善于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在一次次正视问题中实现突破、收获实效。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企业,把产业情况摸清、摸透,找准,抓住症结要害,创新思维方法,压茬推进解决。
(三)政府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从肉羊屠宰、肉羊育肥到肉羊深加工,再到园区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回望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盐窝肉羊产业的“嬗变曲线”。产业转型的背后,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巧妙作为。这些年来,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大前提下,盐窝镇发挥“有形之手”对要素配置的重要作用,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启示我们,推动产业发展,既要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人才主力”作用,又要在“市场主导、政府主推”上下功夫。要注重“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同向发力,把好“准入”和“退出”两道关,一手强监管、一手优服务,持续加强政策供给,完善服务举措,推动肉羊产业行稳致远。
(四)遵循经济学规律、市场规律善谋善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场是复杂多变的,无论是企业成长还是产业发展,都充满挑战,但市场是有规律的。在肉羊产业培育发展中,盐窝镇遵循经济学规律和市场规律,加快构建起完整的肉羊产业链条,建成全国产业集群水平最高、综合带动效应最广的肉羊产业园区。这启示我们,要谋划推动镇域主导产业发展,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实际、产业市场空间等因素,对产业发展进行周密规划和科学评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保持定力,循序渐进,科学施策,久久为功,才能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东营日报记者 王俊杰 任强 刘明静)